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4-03温愷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培养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新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方法和必要的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物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的重要。作为一个高中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懂得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的必须。在高中生活中变苦学为乐学,因为只有乐于学习才会享受到学习当中的那份自在,才会有所发现和创新。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物理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大千世界中到处都有物理的贡献,物理在生活中多姿多彩,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的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在物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作为高中的物理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构建平等的自由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和自由的状态,能够出现始料不及的体验和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个人的经验,必须与同伴的和老师的体验相交流,才能顺利的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样的学习能够把将要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构建新的认识。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划分学习小组,利用所给出器材分析物理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及质量间存在的定量管理。学生根据这一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分析及全班交流明确实验思路: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探究时,可以运用控制变量法,即首先控制小车质量不变,将小盘中砝码质量改变,分析加速度与合外力间的关系;再次控制小盘与砝码质量不变,调整小车质量,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随后各学习小组根据测量的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配合完成,验证“牛二定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物理课本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的运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讓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物理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分子直径数量级的测量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开始时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类似的问题,该题已经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主要利用单分子油膜法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油膜覆盖在分子表面,再利用读取的面积计算出分子直径所占有的数量级。该实验具有非常积极地教学作用,首先,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分子直径数量级的记忆,在以后进行分子直径数量级估算时有一个明确的参考作用,教师利用对该实验的解题方向和思路的讲解,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现高质量教学。

三、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参与为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物理定律,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这种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习。作为物理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物理,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既可以加深对定律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价值。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流程为:教师先列举一些课本上的实例,证明物体间作用力确实是相互的;然后利用两个弹簧秤为学生演示对拉实验,为学生讲解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最后,为学生总结牛顿第三定律。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旨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流程为:首先,要向学生证明两个物体间相互性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①两同学拔河;②飞机螺旋桨在空中旋转;③汽车在路面行驶等,归纳分析:两个物体间的作用一直是相互的。其次,证明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猜想假设: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证明这一猜想,学生交流讨论后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两只弹簧秤对拉,以读数证明猜想。很多学生将弹簧秤水平放置,也有学生突发奇想采用竖直或斜向摆放进行实验,结果两个弹簧秤读数都相同。在教师肯定学生做法之后,问“现在可以得出结论吗?”有学生疑问:“现在的实验结论都是在平衡状态进行,若在非平衡状态会怎样?”为此,教师与学生一起试图在非平衡状态下(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进行实验,虽读数困难,但利用传感器演示还是证明读数相同。最后,学生自行尝试进行规律总结。

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锻炼中思维,在思考中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谦君.核心素养导向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2017.

[2]陈小平.创新实验设计,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6.

作者简介:

温愷,重庆市,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培养
留言板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