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视系统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04-01李大伟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课程改革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增速的背景下,市场对导视系统设计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因此,要通过对导视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形态模式、场所时间、评价机制、成果转化、研讨交流五个方面的研究分析,探索符合行业标准和职岗需求的导视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导视系统设计;标识设计;职岗需求;行业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58-04

【作者简介】李大伟,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南京,210013)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当下,市场对导视系统设计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增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图形设计方向,并开设了导视系统设计课程。该课程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互为支撑,利用行业协会联动学院和企业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以院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协会为指导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思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示范作用。

一、导视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导视系统设计课程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方面有着较大区别。导视系统设计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图形表现能力、空间造型能力以及材料工艺的综合运用能力,原有的课程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场所和授课时间灵活化、教学评价行业标准化、教学成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研讨与行业交流常态化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形态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力邀行业协会资深专家和导视设计企业设计主管,与学院教师根据当前导视系统设计的行业标准及职岗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导视系统设计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两个形态的改变:一是从原先的单一型教学队伍向双师型教学团队转变,二是从原先的案例教学向项目式教学转变。

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导视系统设计课程由企业项目主管下发企业项目资源到项目教学团队,企业设计主管和学院课程导师共同根据项目周期组建项目设计团队,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从设计调研、设计草图、设计深化、设计生成、项目提案、后期维护等多个阶段完成课程教学。

(二)教学场地与授课时间灵活化

自从设立导视系统设计课程以来,高职学院与多家标识设计公司、标识制作工厂签订了“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实训基地”协议。此外,学院还多次组织学生远赴各标识设计与制造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走出学院教室、深入生产一线”。

例如,作为学院实训教学合作单位的南京妙锦堂标识系统有限公司、南京思诺标识制作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项目。学院和企业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公共标识与环境设施研究所。研究所的设立为学院和企业搭建了深度合作平台,企业难以消化的项目可在研究所内孵化,企业项目导师和学院课程导师根据孵化项目的周期共同制定导视系统课程实践规划。根据项目需求,课程实践分为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三个阶段。项目前阶段由学院课程导师根据具体项目集中进行调研策略和方法的辅导,明确项目前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在规定时间内由项目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项目中阶段由各项目小组根据方案进度约请企业项目导师指导方案,形成反馈意见并完善方案;項目后阶段由企业项目导师和学院课程导师根据项目周期和方案进度邀约甲方完成提案,并后续跟进该项目的施工与管理。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使原先线性的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灵活,更符合项目课程实践的要求。

(三)教学评价行业标准化

在原有课程模式下,课程评价结果由平时作业和结课考核构成,学生按照作业要求提交设计报告书,由课程导师按照大纲中的考评要求折算比例,得出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

现在,导视系统设计的教学评价依照行业标准进行,变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最终提交的设计方案从设计报告书向技术标书的形式转变,二是从静态的方案呈现向动态提案说标的流程转变,三是从设计展板打印向标识实物打样的要求转变。例如,学院的签约企业南京上加上设计有限公司的项目导师在项目完结时,按照项目招标的流程和模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方案模拟竞标,邀约客户进行现场评判。学生制作项目的技术标书和实物打样,以现场陈述的方式向客户展示。陈述环节结束后,客户对所有方案进行现场点评,提出反馈意见,并评出“中标奖”和“优秀奖”,当场给获得“中标奖”的学生团队发放奖励基金。通过以上尝试使学生在课程内逐步了解导视系统项目招标的完整流程,并获得团队合作的相关经验,其实操性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四)教学成果产学研一体化

高职学院联合多家企业,在江苏省标识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公共标识与环境设施研究所。研究所是联系企业、学院和协会的纽带,同时起到服务教学的作用,主要承担协会关注的大型文化和社会公益项目的设计开发,也自主从事导视系统的学术研究。研究所承担的文化项目包括“长江路文化街区品牌设计研究”“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导视设计研究”等,社会公益项目包括“城市交通和公共环境标识图形的标准化研究”“基于民国建筑与文化景点的公共符号系统开发与研究”。在由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导视系统设计课程改革将在行业标准和职岗需求下逐步构建出学术研究、设计策划、生产加工和市场衔接的创新模式。

(五)教学研讨与行业交流常态化

学院作为办学主体和学术机构,具有当仁不让的学术研究责任和义务。我们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跟导视系统设计相关的设计基础能力。2016年1月,学院牵头省内四所设计院校策划了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成果展与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众多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和标识设计与制造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在导视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中如何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此外,研究所还积极参与标识行业内的展会以及标识设计竞赛,形成行业内交流常态化的局面。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课程改革
造纸领域5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获批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工信部发布74项纺织行业标准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31项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即将实施
农业部批准一批植保农药类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