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效求认可 以努力换质量

2019-04-01张跃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协同育人

张跃东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07-0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2年江苏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先后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等4所本科院校合作“3+4”中本衔接项目,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11家高职院校合作“3+3”中高职衔接项目。通过近7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产生了一些困惑,也有了一些收获。

一、试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中高职衔接项目的认可度不高

我校“3+3”中高职衔接项目学生的入学分数线低于五年制高职的录取分数,“3+4”中本衔接项目的部分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有一部分学生家长把衔接项目视为升学的捷径,并极力想摆脱“职业教育”的标签。当衔接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上有“中高职衔接”项目名称时,家长集体要求删除;当衔接高校想把试点班学生安排在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就读时,家长又集体要求孩子必须进入专业学院和高考录取后学生一起学习。家长不关心这批孩子在和高考录取学生学习同样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时是否存在困难,他们只希望孩子拿到一张本科文凭,普遍不能认识到通过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部分高校的主体意识不强

实施中高职衔接的目的,是突破中、高等职业教育自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发挥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资源整合办学的优势,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但在实施中,部分高校更多的是从便于招生的角度看待中高职衔接项目,并没有对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既没有修订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在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规避高考的风险和压力而选择试点项目,所以普遍有“进保险箱”的心态,学习愿望不强烈,以考试及格过关为目标。虽然中高职衔接项目的转段升学方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只要试卷难度稍有增加,就会引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衔接高校(特别是本科学校)过多强调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也让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

二、我校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努力与成效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工作机制。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我们主动与高校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借鉴五年制高职贯通式培养模式,按6~7年贯通培养、“3+3”或“3+4”分段实施的机制重构课程体系。如我校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试点项目,按电子产品装调技术岗位的初、中、高级别对课程内容进行阶梯式重组,形成契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双重目标、各阶段课程内容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近4年来,该试点项目学生的转段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二)建立中高职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入学初,我们安排学生参观对接高校的校园和教学场所,听取高校专业负责人介绍衔接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前景;期中、期末考试后,邀请高校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成绩分析和家长会,让对接高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学校每学期召开2~3次专业建设研讨会,结合产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试卷库;每学年召开1次转段升学专题研讨会,确保学校的转段升学要求符合省厅的文件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广泛的交流,学校与南京晓庄学院、南京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学生、家长、职校、高校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是建立了共培共育机制。在专业建设方面,建立以课程为纽带的中高职融合教学团队,形成高职、中职、企业三方面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在专业教学方面,学校邀请高校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承担专业通识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参与高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按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形成中职突出基本能力训练、高校强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南京晓庄学院自动化专业原来只有一些具备验证性和研究性功能的实验室,近两年按中高职衔接培养要求,新建了PLC应用技术、自动化系统集成等一批应用性实训室,大大提升了高校的實验实训设施设备水平。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校与对接高校联合申报了4个省教育厅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专项课题(中职与本科“分段教学、七年一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研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学习包模式的中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和3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复合型人才的工程测量“3+4”分段培养协同体系建设研究、全程管理对接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差异化研究的“中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职业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联合发表了中高职衔接培养方面的论文10余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协同育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