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构建人才成长的职教生态圈

2019-04-01郝云亮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生态圈

郝云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11-02

中高职衔接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意愿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中高职衔接项目已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要;衔接课程已进行一体化设计,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尚不突出;中专生直升高校的工作得到高度关注,但还需要进一步打造职教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

一、中高职衔接不是两个学段教育的简单嫁接,而是人才成长的系统工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目的,不是工具,衡量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因为我们的工作而起到积极的变化。人是未完成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学习的过程,学校工作就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人各有不同,应该按照天生的禀赋长成属于自己的样子,学校要努力满足不同孩子的成长需要,促进其自由、自主、自在、自然的成长。教育通过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服务于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则通过直接服务企业的发展来服务于人的发展,而中高职衔接通过服务学生完成高等教育来服务于人的发展。因此,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重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为本,处理好中职与高职、学校与企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整体构建适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职教生态圈。

二、中高职衔接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这样的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选择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我们要开展初职衔接工作,引导初中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树立“考不上高中不是被淘汰、读职业学校也是一种好的选择”的观念,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学校和专业,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同时,为在校学生打通出国、升学、就业和创业的发展通道,让学生看到个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促进不同的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和成才。

二是基础性,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课堂外、专业内全面营造专业发展氛围,让学生了解专业、喜欢专业、扎根专业。以我校为例,10年来我们连续组织智能大讲堂150场,组织文化技能节12届,建设专业社团16个,寓教于乐,做到开展专业情感教育于无痕。重视通识教育,提升科技人文素质。我校积极开展体育节、古诗词进课堂、好习惯养成100天等系列活动。设立学生公益、文体、创新型社团89个,学生参与率达80%。全年有4000人次參加信息化、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共享课程。学校还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美德教育:校舞龙队、龙舟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大奖,借助核雕和桃花坞木刻年画基地建设开展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活动。通过以上举措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是实践性,学校教学用活企业资源。首先引进企业课程,丰田、博世、巴斯夫等项目良性发展,缩短企业人才岗前培训的周期。其次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学生按照市场调研、项目定位、方案设计、实体呈现、结果汇报五个环节开展学习,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再次引进企业入校,在校内与企业共建建筑装饰展示中心,学生不出校门即可零距离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参与企业实践。最后,做实校内实践教学。我们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完善四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行走课堂教学模式,邀请企业共同开发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实施“三面(精神、行为、形象)共建、五域(制度、课程、活动、环境、生活)融合”的专业文化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是生长性,包括四个方面。争取更优资源,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开通道。学校与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满足学生就读本科的需要。开拓更宽视野,学校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行业协会、芬兰海门大学等开展技术交流、课程互换、人才培养等项目。搭建更高平台,学校与北师大职教所、华师大职教所等开展课程开发、能力测评等项目。制定科研激励制度,建立了校内科研平台,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学校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活动,成立大学生巴哈赛车车队,为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三、中高职衔接亟须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一体化设计人才成长通道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学生在两者之间灵活选择,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主要目标。普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其体系已经完善。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起步晚,独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尤其是本科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中高职衔接若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和评价,显然无法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首先,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本科专业向中职学校开放,增加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吸引力。其次,应按照应用型人才特点进行贯通培养。高校要因材施教,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再次,转段考核的主体、内容和考核方式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谁来组织考核,考什么内容,如何考核,如何引入企业作为重要主体积极参与考核,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审慎的谋划。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生态圈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重庆为高校量身定做创新生态圈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
撬动企业的商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