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段生字教学策略

2019-04-01金叶钦

关键词:策略小学语文

金叶钦

摘   要:识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立足于小学语文中段学生概况,分析课堂生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生字教学中出现的时间占比不均、音形义割裂、集中化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意在使生字教学在中段语文教学中成为目的明确且高效的一环。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段;生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4-0013-02

生字教学时间占比不均、生字教学音形义割裂、生字教学集中化等是目前小学中段生字教学的现状,这也直接导致了中段学生字词基础的薄弱,从而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其他各个板块,危害不言而喻。针对此现状,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生字教学要有选择性

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并不是所有生字都要教。中段学生已有自学生字的能力了,对于一些形义都较简单的生字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记忆。教师要选择教学的生字笔者认为有两类,一类是难写的,另一类是难识记的。

一个字难写,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笔画多,二是易错(笔画、笔顺、结构)。就四年级上册一至四单元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笔者在自己所教班级做了整理,其中“蒙、薄、耀、疑、蔽、搜、覆、融、餐、蹲”笔画既多又易写错,教师应重点教授。

难识记的字。这一类的字笔者认为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易读错,如多音字“薄、扒、铺”等;形近字“梢、拆”等。另一种是难理解的字。这种情况主要由于学生缺乏将字与文或义相结合来理解而导致的。如“允、辣”等。

对于这些字教师不仅要重点教授,还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多音字、形近字可以采用对比辨析的方式;对于难理解的字可以采用字源释义或随文释义的方式。

二、生字教学要有結合性

就教师而言,“为字教字”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不管是出于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考虑,还是就汉字本身特性而言,生字教学都注意结合性。就结合性而言,不光要将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还要将生字的识写相结合。

(一)音形义结合

示字旁和衣字旁,笔者班学生有四五个人总是分不清。在教授和辨析“福、衬、衫、裸”这四个字的偏旁时,如果只是单纯反复告诉学生衣字旁就是示字旁多一撇,不仅枯燥无味,效果肯定也不理想。这类跟字义有密切关系的偏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配合图片讲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示字旁,它没有衣字旁给人的感受那么直观,这个偏旁需要从字形的演变讲起(甲骨文的示形如人类祭祀、祈求时的神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此时再总结示字旁总与神、神事有关效果会较好。

类似的还有:

“莲蓬”“蜻蜓”“窟窿”这类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可以结合意义组合识记;“赢”“辨”“慕”这类则可以与相应的形近字辨析识记;“眉”“福”“鼠”这类则可以通过呈现字源释义识记。

(二)识写结合

识字和写字是紧密相连的,识需要写来巩固。虽然笔者教的学生已经四年级了,但是很多同学对字的间架结构还是很模糊,结构不清楚也直接影响到对字的认读和理解。心理学上认为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加强记忆,提高辨别能力。因此,笔者便将识与写相结合。除了利用语文课和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时间,笔者还利用课业整理的时间挑选当日所学的难写、易错的字让学生练写。不光写,写完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师评(评论主要是将字形、字义字音相结合,看某些字的不规范或错误处)。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觉得要掌握一些难写、难认的字,将字音、形、义相结合着理解往往比死记硬背要简单且不容易出错。

三、生字教学要注重随文性

低段的生字教学主要是集中式的,进入中段更多的需要根据生字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方式,集中式和随文式相结合,更注重随文识字的运用。生字的随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识字,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

(一)随文识字

平时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将生字放到句子或者段落中进行教学,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字,这样的生字教学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也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方式延伸到课外。笔者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名为《我的文学集》,摘录学生课外学到的名人名言、成语、谚语、优美的词句,每两个星期在班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把自己的积累分享给他人,并评出“文学小博士”。起初,部分同学只管往上抄,不管抄写的字自己到底认不认识,但一到交流会,就尴尬了,抄了美文却读不出来,不知道好在哪。同学们免不了会起哄,这对“当事人”也是一种刺激。一次两次之后,同学们都会在交流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生字、难词,以便在同学面前“一展风采”。

生字难词的攻克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段的理解,而欣赏到美文的乐趣和师生的赞许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积累”更加积极。

(二)随文解字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字音的会读上,更重要的是理解。生字教学也是同理,生字教学最终是为阅读和理解做准备和铺垫的,而这一目的只有将生字“入文”才能达成。

在课堂上当笔者问到字或词的含义时,学生一开始是茫然的,因为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过了一会,机灵的学生缓过神来,想到这个词在词语手册中有解释便赶紧去翻,照本宣科。虽然解释得非常准确,但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是不满意的,因为这不是学生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并不代表这个字学生学到位了,恰恰相反,这暴露出他们对某个生字掌握得很不到位。当学生在作业中遇到“联系上下文解释”这类型的题目时也是懵的,不解其意便不知如何下手。

其实,联系上下文便是随文,不论是字还是词有本义,但要理解文中的某个字或词就要回到原文,并不是照搬本义就准确。而且有时本义也很冗长、拗口。这时候随文理解便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生字教学无论是在低段、中段还是高段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生字教学也该“应时而动”,中段的生字教学作为教师更应注意教授时的选择性、结合性和随文性,提高课堂生字教学的效率,而不是“读一读”走过场。合适且有效的生字教学也是为培养学生更好地识字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打下的坚固基石。

猜你喜欢

策略小学语文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