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探索

2019-04-01魏军辉

关键词:教学探索小学语文

魏军辉

摘   要: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重要的基础学习力。部编版三年级语文预测策略单元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挑战。预测阅读,即猜想性阅读。它具有未知性、游戏性、趣味性的特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测策略;教学探索;猜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4-0004-03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重要的基础学习力。因此,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插入阅读策略的专题单元,意在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重视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积极的阅读者。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预测策略是常态阅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策略。在教學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珍视初始体验  保障连贯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应力求不落“教课文”的窠臼,进入“学阅读”的新地。为此,从教的层面,教师达成了珍视学生阅读的初始体验,保障学生连贯阅读的共识。在单元开课前,笔者着意不安排课前预习,也不强调学生预习,尽量让学生和文本来一次自然状态中的不期而遇。但在首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实际教学之后,经调查统计,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前读了课文,但没看旁批,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课前既看了课文又看了旁批。这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先入为主,着实影响到了体验预测的效果。 教后反思,教研组一致认为,如果调整一下单元学习顺序,在第二单元教学结束之后,“突然”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效果如何,有待再次探索。

为了不破坏学生阅读的连贯性,生字教学宜采用随文识记,课末集中指导的方式进行。这在教学顺序上也有别于惯常状态下的常规单元。教者注意调整学习次序后,一般都能处理好生字学习与连贯阅读的矛盾,保障学生的阅读顺畅无碍。

为了呵护学生的初始体验,让学生有边读边想的罅隙,初读课文最好默读。

二、把握预测切入点  捕捉预测时机

在文本阅读中学习预测策略,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预测。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把文章题目和插图作为预测切入点是必要的,但这远远不够。首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有旁批和课后练习的提示,虽然能有效指导学生在哪里预测,但难以形成选择预测切入点,捕捉预测时机的一般规律。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预测切入点的一般性选择思路。

(一)在文章题目处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题目猜内容是阅读预测的起点。如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题目时,学生就会形成“老屋”总也倒不了的种种预测:是被施了魔法?是被列为重点保护?老屋遇到特殊情况?教师在教学生在题目处预测时,一定提醒学生把题目多读几遍,必要时, 教师可通过改变题目语序或换词语指导学生预测。如教师先板书“老屋”,让学生想想什么是“老屋?”再板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学生对文题语言张力有所感知的基础上再开使预测,教学效果就会增强。

(二)在情节变换处

当学生带着从题目处获得的预测进入正文的阅读时,验证就已经和阅读同时发生,学生一定会感知以前的预测和当下的内容之间的差异,也能清楚的感受到作者行文的转折处、变换处,在这些地方就需要稍作停顿,做依前文猜后文的思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小猫走了,老屋再次说:“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学生就该在此处思考:“还有谁会来求老屋等等。”《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当学生读到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做了风筝线时,就该猜一猜:“还会有人剪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吗?”

(三)在语言重复或转折处

三年级学生大多数还没有清晰的文章结构感。如果在学习预测策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章的标志性语言,如重复和转折性语言等,让学生猜一猜,这些语言和后文内容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敏感。《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一次出现:“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学生可能会猜老屋是否倒下,但第二次重复出现时,有必要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个句子后文是否还会出现,还会出现几次。《不会叫的狗》中“同情”这个词也值得给学生做提示。

(四)在文章的末尾处

一般认为,文章已结尾,一切意料之外都被化为情理之中,预测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其实不然,好的文章往往有丰富的文外之意,掩卷沉思中的预测是触摸文章主旨的重要途径,教者不可轻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到文末处:“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学生稍加预测和思考就不难触及这篇童话的主旨。

当然,文章插图确实可以作为预测的一个切点,但从长远看,文章是否有插图,插图意蕴是否合乎文章意蕴还是一个问题。因此,初学预测策略时借助插图也无妨,但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就需淡化对插图的依赖。

三、明确预测依据  拓展预测内容

预测是读者根据读过的内容及与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去推测文章内容的发展,包括作者或主角的情感、想法和行动的思维活动。学习预测策略,要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借助可靠的依据,预测才有意义。这些依据概括说来有三,一是前文内容、二是阅读经验、三是生活经验。让三年级学生建立预测依据和预测方向、预测内容之间的感性联系,还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具体指导。比如,看到《不会叫的狗》这个文题,好多学生预测文章可能在写一只哑巴狗。如果教师把题目换成“不能叫的狗”,让学生比较两个文题的不同后再预测,学生选择的预测方向可能会更合理。显然,猜哑巴狗的同学没有很好的把握文章题目“不会叫”的依据,错用了生活经验,哑巴狗“不能叫”的依据。当然,强调有依据的预测,不能影响学生的大胆想象。比如,小狗能不能学会小公鸡叫,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预测方向:学不会,因为有生活经验做依据;学得会,因为有童话阅读的经验做依据。如果课堂中生成了这种相互矛盾的预测,这实在是语文课求之不得的事情,教师只要引导双方互相倾听各自看法,把学生的认知冲突转化为阅读兴趣,预测策略的学习目的就实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设结尾,《不会叫的狗》有多个结局,为学生提供了“朝着各种方向预测”的可能。

四、审视预测结果  涵养积极语感

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背景知识,针对阅读文本的线索,对文本内容发展形成假设,并带着假设继续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验证与假设同时发生着。这就有必要教给学生审视预测结果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首先要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预测是一种阅读策略,目的是让阅读之旅轻松愉快、富有趣味。阅读中的预测不是生活中的猜谜语,不应该因为自己的预测内容与文本内容相悖就产生挫败感。其次應教给学生审视验证预测结果的思考程序。

如果自己的预测与文本一致,在体验阅读快乐的同时,要清楚地感知自己预测的依据,肯定预测方向,巩固这种预测的语感。

如果自己的预测与文本不一致,仍然要回到当初的预测依据中来,经思考发现当初预测的依据错误或依据不足,要及时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既是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发现文本的过程。比如把“不会叫的狗”错误地看成或理解成“不能叫的狗”,以此所做的预测就需要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会”与“不能”的差异。同时也能发觉自己“词感”偏差。

尽管自己的预测和文本相悖,但自己的预测依据没有问题,就要坚持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展示自己的预测与他人交流。这个过程指向创造性阅读。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到文末处:“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有学生认为,没有讲不完的故事,老屋总会有一天会倒掉,文章这样写意在告诉人们老屋的善心不倒、精神不倒。依据是好多童话都有这样的特征。显然,这位同学根据阅读童话的经验产生的预测性见解是有创意的,他对童话的“文体感”是敏锐的。学生带着科学的验证态度和验证方法审视自己的预测结果,自然会成为阅读的参与者、发现者、创造者。

五、交流预测体验  迁移阅读策略

任何学习策略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的监控和调节。而这种有意识的监控和调节必须建立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在预测策略单元学习中,尤其要让学生及时分享自己预测阅读的积极体验,并适时提升学生的体验,归结预测策略的益处,才能促成学生把预测策略迁移到常态阅读中去。为此我们收集了10个不同班级学生的策略阅读体验,归结出了预测策略有诸多益处:能呵护阅读者的初始期待、能提升自己的阅读注意力、能增强阅读兴趣、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能够更好地关注文本细节、能够选择必要信息、能克服阅读中的精神懒惰等。这些益处只有在学生交流阅读体验的思维碰撞或情感认同中自然产生,才能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才有可能迁移到常态阅读中。为了促成这种迁移,在策略单元的学习中不妨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比如可以做分组预测游戏,组内主持人读一篇事先经老师准备和旁批的文章,其他同学在主持人的停顿和提示处做预测练习,之后分享预测体验,交流预测策略的使用价值。另外,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设计、语文园地中的诸多内容都有助于迁移行为的发生。

六、预防过度预测  规避阅读焦虑

在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滥用预测,或在教学评价中过分强调预测结果的所谓“合理性”,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阅读焦虑,这种焦虑在学困生中表现更加突出。他们往往因没有及时形成预测、无处预测、不知道预测什么而紧张。经教后反思,笔者认为要规避这种阅读焦虑,预测策略的课堂学习宜循序渐进,教学坡度宜平缓,教学评价宜宽容,课堂气氛要和谐民主。尽管焦虑是慵懒的对抗剂,但过度焦虑必然不利于学生的有效阅读。告诉学生放下焦虑,预测就会随阅读进程自然发生。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小学语文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