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作文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2019-04-01沈培岗

关键词:技巧习作方法

沈培岗

摘   要:作文微课是结合现行的语文教材开发出的一系列习作教学资源,整合了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点,从写作方法、材料选择、语言规范等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微课;习作;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4-001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表明写作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师的教学效率低,学生的作文能力弱,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厌写作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的作文教学。虽然,很多教师也在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而做着各种尝试。有的通过大量阅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有的通过大量写作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有的读写结合双管齐下,力求让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老师们探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策略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悄然改变,连传统的通讯工具手机也成了各种学习平台。微信、QQ、快手、“乐教乐学”学习平台等等的使用让学习的空间更宽泛,让学习时间更随意,让学习的形式更多样。因此,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融合成了老师们教育教学努力的方向。

于是,作文微课进入了教师们的视野,教师想把它作为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口。通过钻研现行的语文教材,寻找蕴含在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点,开发出一套与语文教学相补充的微课课程,探索出微课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原则、策略和做法,来有效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所谓作文微课是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以某一特定知识点、教学方法或策略为内容,集合音频、图片、文本等媒介为一体,通过PPT或微视频(十分钟左右)的形式,在传统课堂、网络在线、移动学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课程。”针对学生阅读视域的有限性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局限,开发作文微课不能游离于语文教材之外。何况,语文教材中所收入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很多都蕴含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有些文本本身就具备了习作范文的特质。让作文微课与语文教学同步,让作文微课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补充是教师开发小学生作文微课的一个宗旨。下面以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具体谈谈教师在开发小学生作文微课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里蕴含的写作知识点,提供写作方法

笔者先对教材里蕴含的写作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从教材八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中提炼出可制作微课的写作知识教学内容,又集中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导学案·课时练》里提到的写作手法,初步进行了作文微课内容的归纳,概括出“散点聚焦法”“烘托与对比”“如何写日记”“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然后,选取课文内容作为范例制作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微课,引导学生模仿。

比如学习了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有这样一段: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段,作者为了说明“许多”从学生来的不同方位,学生属于民族的众多,学生穿戴的绚丽多彩,学生举止行为的多样这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这种写法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可是只是泛泛的课文讲解之后,学生很容易忘记。因此笔者根据这段内容制作了微课“散点聚焦法”,引导学生掌握了通过不同侧面描写一个中心的写法。然后进行同步写作训练,要求同学们写《热闹的大课间》《美丽的校园》……这种训练指导的即时性学生非常受益。

二、提炼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写作材料提供样本

学生写作文咬笔杆的原因,不懂写作方法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不会观察生活,不会选材。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学生熟视无睹,掌握再多的技巧也不能妙笔生花。所以利用微课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身后跟作者一起看,一起感受,是学习选择材料的捷径。

教材里有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这个题材是学生很熟悉的,可是让学生写《我家的小狗》《我家的小猫》《我家的小兔子》之类的习作往往不知关注哪些方面。笔者选取了下面这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用微课给学生进行了展示。

“它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

“我教过王子‘认字……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的最欢。”

“它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笔者告诉学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像这篇《我家的小狗》就抓住了小狗的外貌——最花、最漂亮,小狗的习性——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小狗的特点——跑的特别快(跟火车比赛)学生在写《我家的小猫》《我家的小兔》之类的作文时就可以从外貌、习性、特点方面着手了。

三、搜集课文中典型语句,为学生仿写提供范例

有了方法,有了材料如何表达出来对刚涉足习作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平时老师星星点点的讲解,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不容易留下印象,利用微课集中性训练,可以引导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还看《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那段话。

“早晨,從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其中“从……从……从……”“有……的……”“向……向……向……”一连串的排比让语言既有节奏感又有张力。学生多仿写这样的句子,文章写起来也会熠熠生辉。

再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里有很多语言描写,包括提示语在前的。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的时候了!”

提示语在中间的。

“等等,老屋!”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冬天,行吗?外面有凶恶的猎人,想拿我的皮围在他的脖子上,我找不到一個安心冬眠的地方。”

提示语在后面的。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这些语言描写,对于学生掌握对话中的标点运用非常有示范意义。教师作成微课专项指导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

四、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迁移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熟视无睹是写作难的一个原因,但即使懂得了观察视角,知道了选材角度,写好作文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所以经常通过教材濡染,让学生有积累素材的意识也很关键。

还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里面写到: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段描写非常有山区的特点,如果写我们的校园非常有趣会有那些动物凑热闹呢?随着这个问题的抛出,跟着笔者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了一群麻雀落在月季花上,一只喜鹊落在桃树上,几只母鸡从校门外钻了进来……笔者还给学生展示了楼道里的燕子窝,土蜂窝、麻雀窝……这些不速之客都是学生平常写校园忽略的,而他们又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这种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场景的迁移对学生素材的积累很有意义。

笔者开发小学生作文微课的角度和做法,大多都是基于教材的内容,其实作文微课内容还有更广的作用,比如保留生活中的一些视频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写,更有针对性、启发性。比如保留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写《大课间》。播放去街道捡拾垃圾的视频,让学生按顺序回顾捡拾过程和学生表现……

开发出微课资源如何应用呢?除了作文课上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外,充分利用了“乐教乐学”教育平台,每当录制成功一节微课就上传到乐教乐学的班级空间里,提醒学生及时观看。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家庭,也通过微信、班级QQ群同步传输。这样,作文微课就具备了经常性、随时性、针对性等方面的特点。

经常性就是学生可以经常观看,对所讲内容牢牢掌握。随时性,就是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观看。针对性就是对学生习作能力方面的欠缺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

概括地讲,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微课可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作文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对教师来说,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微课,可以更精准地讲解写作方法,为学生呈现范例供学生模仿。也可以提供生活场景,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还可以展示教师重点批阅的内容,教给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互联网+”的现实背景下,教师把信息技术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开发作文微课也算是习作教学的一种尝试。愿教师的努力让学生的习作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技巧习作方法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