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初探

2019-03-21

成才 2019年7期
关键词:越国语文能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语文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相通之处。笔者认为,通过对两者整合的实践研究,可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我相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教学此内容时,我渗透了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宗奎主编),第二课《和谐相处之道》和第十课《成就好人缘》的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交友名言、故事的分享,进一步认识到友情的可贵,领悟到友情的真谛,加深了对“和谐相处之道”的理解,体会到接纳不同性格类型朋友的愉悦,明白了“我自盛开,蝴蝶自来”的不卑不亢也能“成就好人缘”。在以上课例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让语文课更加“走心”“动情”,使语文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形成合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课外文言文《鲁人织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劝阻者和鲁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及为什么不同——劝阻者认为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因此会做鞋的鲁人及其擅长织绢(做帽)的妻子不应迁徙到越国,否则必定受穷;而鲁人却认为越国人目前不穿鞋,不戴帽,恰恰表明越国是潜在购买力巨大的市场,只要加以引导,鞋子和帽子的需求量会很大,他和妻子是不会受穷的。

分析至此,我将文本内容渗透进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畅谈生活中可以发现其积极面的事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引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蕴含的道理。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心理体验与分享,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借鉴心理健康教学活动方法,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在开始上课时,可开展暖心活动“雨点变奏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随着老师“小雨、中雨、大雨”口令的随机变化,学生们口、手、腿脚相配合,边有节奏地拍手、碰脚,边念口令——“小雨沙沙沙,中雨哗啦啦……”学生们动在肢体,乐在心头,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一例外地被调动起来了。此活动与课文内容结合紧密,能让学生立即聚焦课文,且起到了热身又激活头脑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在《散步》等课文的教学中,可融入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投身活动中切身感受人物心理,加深对人物情感与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常规的角色扮演不同的是,分角色表演之后,分享体会环节十分重要,除了让扮演者谈体会,观众也可谈感想,此环节中老师加以适时引导,可让学生们有更大程度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效果发酵。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语文能力的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不仅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语文能力的训练,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周宗奎主编)中《做自己的主人——抵御诱惑》这课时,我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诱惑的分类”这一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生活中的诱惑。在“抵御诱惑”教学环节中,我先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发言,做到“人人开口”,谈论抵御诱惑的方法;再请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我请学生写下自已在此节课中收获到的抵御诱惑的“锦囊妙计”,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笔者还提倡和引导学生将心事诉诸笔端,将情绪感受凝结成文字作品,从而在疏导学生心理的同时,让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与提升。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做到言辞达意,“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流畅出彩的表达越来越多,学生也不再视写作为“老大难”了。

猜你喜欢

越国语文能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董楚平《越国金文综述》手稿
风雨同舟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所长无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