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价

2019-03-20张伯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张伯佳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足跟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足跟痛患者, 通过单双号抽签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针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21±1.73)分, 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2.04±0.68)分;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9, P=0.00<0.05)。结论 小针刀对于足跟痛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足跟痛;小针刀治疗;针刺治疗;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45

作为一种骨外科常见的疾病, 足跟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足跟痛患者常由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所导致, 在患者足跟一侧或者两侧部位出现疼痛感, 患者主要表现为步履艰难、脚底部酸胀、足跟疼痛等, 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 如跟腱炎、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皮下滑膜炎等[1]。足跟痛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明确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共选取60例足跟痛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来本院开展治疗的所有足跟痛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开展此次研究, 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目的、方法、意义知情, 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运用单双号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45.82±8.63)岁;病程7周~5年, 平均病程(0.6±1.5)年;26例患者单侧痛, 4例患者双侧痛。研究组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36~66岁, 平均年龄(46.25±8.04)岁;病程6周~5年, 平均病程(0.5±1.5)年;25例患者单侧痛, 5例患者双侧痛。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针刺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充分暴露患足, 对患足进行常规碘酒消毒, 选取患侧阿是穴、太溪穴以及昆仑穴进行针刺, 运用1.5寸毫针30号针刺, 运用提插捻转促使针感传入到足跟底部, 以痛点作为针刺治疗的核心, 以“品”字形, 向患者的患足痛点中心部位进行斜刺, 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 直至患者出现酸胀感。留针时间为30 min, 而后取出针, 而后使用棉球按压针眼, 针刺1次/d。

研究组患者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跟骨部位朝上, 双足贴在床边, 对患者足底部位的痛点进行检查以及标记。为患者进行常规铺巾, 运用碘酒为患者治疗部位消毒, 使用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 ml 2%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 将小针刀垂直刺入患者足跟部位痛点中, 小针刀到达患者痛点部位骨表面以后进行退针, 约为0.5 cm, 而后为患者进行纵行切割, 数刀, 横向剥离摆动患者的患足部位, 并且以“十”字形狀进行松解, 直到针刀下出现松动感为止, 将针刀拔除, 为患者针刀治疗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为患者患足治疗部位应用云南白药创可贴实施覆盖, 每周共计为患者治疗1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VAS评分。根据《针刀医学原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若患者脚底部酸胀、足跟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并且行走没有疼痛感, 则判定为痊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并且患者行走过程中存在轻微疼痛感, 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 并且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仍然存在疼痛感, 则判定为有效;如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出现加重, 在患者行走时感觉疼痛感强烈, 则判定为无效[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运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痛, 得分越高则代表疼痛感越强[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21±1.73)分, 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2.04±0.68)分;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9, P=0.00<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 足跟痛属于“痹症”的范畴, 多由于患者筋骨失养、肝肾两亏、肝肾阴虚、血热、慢性劳损、外寒侵袭致使患者气血不畅、经络瘀阻, 进而导致患者筋骨肌肉失养, 最终引发足跟痛[4]。足跟痛是一种无菌炎症反应, 由于患者跖腱膜长期损伤而导致。中老年患者是足跟痛的主要患病人群, 大多数足跟痛患者均存在肥胖问题[5], 因为患者体重比较重, 患者的足部负担比较大, 足跟的着力点增大, 进而增加了患者骨下软组织垫挤压性损伤的几率, 久而久之, 患者最终产生无菌炎症反应, 进而表现为足跟痛。足跟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6-11]。若患者没有及时就医, 长时间骨质改变和软组织磨损, 最终会引发患者软组织病变, 加重患者的病情。本研究中为对照组患者应用的针刺治疗方法是治疗足跟痛的常规方法, 而研究组患者所采取的小针刀治疗方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小针刀治疗方法与现代西医技术相结合, 作为一种全新的闭合性的手术, 小针刀治疗属于闭合性松解术, 介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这二者之间。小针刀治疗方法能够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包括慢性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以及足跟痛等, 其中, 小针刀治疗方法多用于治疗足跟痛。小针刀治疗方法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直接接触, 进而有效松解、剥离以及切割患者患足的病变部位, 最终实现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 应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够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疼痛感,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亮. 小针刀结合水针疗法治疗足跟痛患者的疗效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2):61-62.

[2] 张鹏.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3):8355, 8357.

[3] 徐洪璋, 陈超, 黄波, 等. 针刀治疗足跟痛症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区域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5):159-162.

[4] 罗连求. 小针刀结合水针与传统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疗效对比.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9):97-98.

[5] 谢敬群, 谢炘材. 小针刀配合海桐皮汤浸洗治疗足跟痛症46例临床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8):91.

[6] 李增强. 小针刀结合水针疗法治疗68例足跟痛患者的疗效.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 37(1):74-75.

[7] 罗连求. 小针刀结合水针治疗足跟痛与穴位封闭的疗效对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10):161.

[8] 常英, 刘亚彬, 常红, 等.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68例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2012, 34(12):1849-1850.

[9] 朱国庆, 朱光荣, 苏慧. 针刀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06, 25(8):36.

[10] 钟文, 胡敏瑶, 刘必来.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86例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28):924-925.

[11] 沈健. 针刀配合局封治疗足跟痛80例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4):80.

[收稿日期:2018-07-24]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