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18刘小莲岳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刘小莲 岳磊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求促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理论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缺乏创新,以及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设计学研结合的教学过程,达到以研促教的效果。依托科研项目与科研平台,创新实践环节,开发创新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62-0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下的特设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部分内容,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正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技术前沿、知识更新迅速的特点。因此就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方向偏移,不光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创新型人才培养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

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子信息科學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理论教学方面,重视对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最新的科技知识[2]。教师容易出现教死书的状况,学生很难掌握新知识,很难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情况;实践环节方面,实验项目老旧,且仍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新技术很少涉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毕业设计题目雷同,选题严重偏离工程实践与科技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所学知识滞后现代的前沿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就业、科研以及以后的深造。此外,还存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干课程雷同,专业特色不明显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与措施

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内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条关键途径就是将科研中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技术成就不断地融入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中,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和学科专业教师的指导力量,做到学研结合[3]。依托科研平台与科研项目,把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1.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研促教。专业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主讲课程结合,既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还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科研问题的解决,又保证了理论内容的实践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通过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结合,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行业最新动态有所了解,从而拓展科学视野,激发关注行业前沿发展的兴趣。

2.依托科研项目与科研平台,创新实践环节。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规律结合本系教学资源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必要的。把专业教师的优秀成果转化成创新性实验,这不仅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创新性实验过程的针对性指导。同时,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增加科研类选题,鼓励专业教师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

3.部分开放科研实验室。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逐渐培养其科研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专业的认识,以学生课题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并独立完成教师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

进行“学研结合”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具体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研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做到科研成果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提取与教师科研工作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解决科研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要做到深入浅出,且在过程中融入科研方法与科研思维。不同年级的学生,其专业课程与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联系紧密度也不同,学研融合的教学过程设计汇总,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根据培养方案,我校本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是专业基础课,与科研联系紧密程度不高,可在授课过程中引入学科前沿技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提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教师研究方向联系紧密的内容,将实际科研课题搬上讲台,在课程讲授中与科研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教师讲授、讨论式学习等。

(2)基于科研成果的实践环节设计。基于教师的研究成果开发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科研或工程实践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查阅文献、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这样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教师的科研成果开发创新性实验,首先要保证实验与理论能够紧密联系,其次还需要考虑实验的难度与实验设施的使用。由于科研设备操作通常复杂,价格昂贵,且数量较少,在设计实验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发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完成创新性实验,这样既解决了科研设备数量少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向民,韦岗,李正,殷瑞祥.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59-65.

[2]胡向东,向敏,李锐.基于科研促进教学的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33-135.

[3]严善春,曹传旺,姜中珠.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09-110.

[4]王伟,杨恒新,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2012,(9):218-22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