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2019-03-18李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转化高校

李炎

摘要: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所决定,其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机制与自然科学成果有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本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进一步论证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并在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转化的建议方式,以期对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的转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19-02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指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某些未知的或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能解释一定的社会领域的现象或运动规律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社会应用价值的成果。一直以来,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论及科研成果转化,一般都是指自然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而不包括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或潜意识。即使是在相关国家主管部门在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时,也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排除在外。如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限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自然科学的范畴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则在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这无疑又强化了这种不适当的观念和认知,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应当说与此有重要的关系。当然,正如伦敦金斯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罗格博士所认为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是要传播知识,因此很难进行定性和定量衡量,这也是制约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一个现实难题。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服务社会的最终方式只是停留在成果发表、学术同行赞誉、职称评定和成果获奖等方面,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没有转化。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相关的一个命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人们对于前者某种程度上的漠视,本质上是源于对后者的忽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成果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到这种变化,而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所不具備的,但是,它所能发挥的意义和价值,丝毫不亚于自然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之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毫无疑问,自然科学的成果能够迅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一如几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我们现在正置身其中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变革。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范围和效率都在不断地提高,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将生存空间拓展到地球另外的星球。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人们需要同时认真对待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使资源的分配更公平、更有效率,如何减少个体之间的摩擦,如何协调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如何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人文社会科学所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几何级的飞速发展,只会使人类社会消失得更快。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保障和促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

如前所述,发达的人文社科研究以及由此集聚与传承的文明和理性,能确保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这个基本的前提性判断之外,作为形而上的“道”,它也将会促进自然科学的持续进步,使其成果能够有效地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运用,正所谓价值理性之于工具理性的功能。一项新的发明和创造要用于实践,离不开按照管理学、心理学规律运作的团队,将它付诸试验、生产并提高效率;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规律,将产品投放到目标客户;按照经济学规律,扩大生产规模;离不开政治学的规律,缴纳税金,履行社会责任等等,在现实中,人们似乎只看到了作为这个复杂过程两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却对这个中间过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综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同等重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像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那样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于二者的现实运用和转化,也必须给予同样的关注,虽然即使是前者也存在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国内学者已经有过诸多研究,笔者认为,除了遵循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一般规律之外,应该区分不同的成果类别,采取不同的转化机制,才能使转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与转化对策

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既可从性质上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研究和其他研究,也可从形式上分为论文、专著、编著、译著、研究报告、工具书等,但笔者认为,对于成果转化有价值的分类,则是有学者提出的学术创见型、文化传承型、理论宣传型和决策咨询型四大类。

(一)学术创见型研究成果及其转化

学术创见型研究成果指学术性强且属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类成果占据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相当比例,从性质上讲当属基础性研究,其特点是理论性、学理性较强,实践性偏弱,对于此类成果,应当主要向教学转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高等学校不仅要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且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更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二)文化传承型成果及其转化

文化传承型研究成果是指虽然不属原创的,但却是国内没有(如引进国外)的人文社科理论,或亟待挽救(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这类成果通过历史的或者比较的研究方法,梳理、凝聚了涵盖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其特点是传承性较强、意识形态性相对较弱,其转化的对象是不分国界的社会大众。

(三)理论宣传型研究成果及其转化

理论宣传型研究成果是指对党和国家重要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深入论证、充实和宣传而形成的研究成果,如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成果等。这类成果实际上对领袖人物、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主张的阐释或注释,因此几乎没有原创性,却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四)决策咨询型研究成果及其转化

决策咨询型研究成果指的是运用现有理论,有针对性地研究现实问题,提出对策的成果,如社会发展规划、投资决策咨询或可行性论证等。高校智库产生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研究咨询报告,就属于这类成果。实践性、应用性强是这类成果的突出特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其转化的主要对象,转化途径是后者提供政策建议或咨询。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类成果及其转化机制模式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也是相互融合的,根据不同类型成果的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转化途径与模式,将在相当程度上提升转化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华.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分类及其转化方式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3):70-73.

[2]柯进.如何走出书斋[N].中国教育报,2011-10-05(002).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转化高校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