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企业会计核算改进探讨

2019-03-13周俊哲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内部控制

周俊哲

摘要:出版企业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但由于出版企业生产产品不同于一般行业的特殊性质,在会计核算中,稿费、编辑费、审稿费、印刷费、排版费、编录经费、存货跌价准备、加工商品、发出商品、在途商品、生产成本、码洋核算、实洋核算等费用、成本、收入的计量和确认都有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以《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作为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和一般原则的基本前提下,又具有量身定制出版行业科学性的特点,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才能作为出版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基础。只有把这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财务工作中应用自如,根据图书出版行业图书成本的特点,出版行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反映业务相关的财务信息,保证财务数据的公允和可比性。文章分析了出版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的业务模式特点,会计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存货跌价准备等的确认和计量特点,提出了在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信息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所提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具体改进方案。

关键词:出版行业;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内部控制;信息化

一、出版企业业务模式特点

(一)出版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特点

出版企业主要生产发行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新闻报纸、电子图书等出版产品,其生产流程不同于其他生产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流程,如流水作业生产线,图书出版企业的生产主要是基于图书创作作者的创作思维和图书编辑的策划,形成文字,凝结成出版产品的初稿,再经过一些列编辑、审核、校对、报项、审批等流程,形成定稿,由出版部发印到印刷厂进行印制加工,然后入库形成出版产品。前期的个人智慧凝结过程占生产过程的大量生产时间,周期较长,是图书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作者和出版企业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约定稿酬或版税支付金额产生的生产成本是图书生产成本中的较大部分成本支出,在图书发印和销售环节也会有约定随图书发出图书或销售图书册数按比例增加成本的情况。印制环节相对程序化,流程化,相对简单,周期较短,根据印刷厂和出版企业签订合同约定的单位生产成本各项内容,图书生产加工过程所需的材料成本(纸张)、印刷费、装订费、排版费、封面设计费等生产成本占图书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生产完成的图书经过库房人员验收盘点入库,形成库存商品。

出版企业的销售通常采取书店等图书批销、零售商代销的方式,先将图书发给各代销商,根据出版企业和不同代销商约定的在途账期和在途限额进行图书销售对账和结算,在途账期内,根据代销商图书销售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销路不好的滞销图书、残损无法销售的图书退回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图书销售业务员根据与代销商的对账清单和销售回款金额,汇总各代销商情况,与本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对账、销账,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

出版企业通常采取代销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方式的代销,是出版行业的业务部门主动将新出版的图书发货给各大销售商,也就是俗称的“铺书”,先把书铺到市场上,通过各种海报、广告宣传来实现销售商的销售,然后根据信用账期进行对账和结算。目前,出版企业的在途账款较长,通常约定一年,但是有些提书单1年以上甚至更久,清理不及时,周转速度慢,周转周期长,财务指标不容乐观,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在途账款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在于业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出版企业的约束政策和激励措施,促使业务员定期对账,及时催收账款,增加企业经济收益。

(二)出版企业产品特点

出版企业产品作为知识和智慧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也是个人创作灵感和知识积累的思想精华和智慧结晶,由感性的思维信号转化为理性的知识和思想输出。出版企業产品也就是出版物,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一个时代和阶段的知识和思维导向的产物。出版物既具有一般物质商品的价值属性,又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综合了两者的特点,体现了出版物与众不同的价值所在。其生产输出过程不确定生产周期,从拟定方向到交稿和反复修改不能明确具体的产出时间,其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社会反响,根据产品、作者等的不同产生不同效益,有些经久不衰,重印数版,有些虽同样花费作者心血无数,但反响平平,出版一次便从此销声匿迹,有些工具性、考试类图书,时效性更强,只有一季的收益期,跨年度就要继续翻新再版再改,追随市场效应。由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知识渴求,出版行业才得以源源不断的产出新的出版物,重印旧的出版物,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增强不同产品的本身质量和适用范围,使出版企业能够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二、出版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出版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确认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收入成本费用等科目的确认与计量时点不同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方法也存在一定区别。

(一)收入确认与计量

出版企业的收入确认是对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产品的销售收入核算,通过产品的销售换取货币资产或其他生产所需工具来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产品价值,增加产品知名度,从而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而且通过销售环节来促进出版产品的产出和再印、再版,循环往复,持续获得企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效益。出版企业通过销售来提高存货的周转率,缩短周转周期,及时收回应收账款补给生产经营所需的其他材料、工具、人工成本和费用损耗。

出版企业会计核算具有如下特点。

1.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自主策划的图书要靠大量的市场营销和宣传取得相应的成效,销售情况不确定,新书通常会迅速由各渠道业务员铺到各大图书零售书店和各销售商,在ERP系统中开出发书单,成为在途产品,但是这一环节不能确保今后能够实现收入,也不能确认应收,要等到业务员跟购买方对账确定,申请开票准备结账或者直接回款开具发票,才能确认收入,借记“应收账款”或者“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企业应根据客户情况设置相应的在途账期和在途限额,大客户的在途账期和在途限额相对较长,或者提供相应的抵押和担保,也有小客户的现金交易和销售情况,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业务量不大。

由于某些期刊类或实时条款类图书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某年的注册会计师辅导书,某年颁布的法条在发布后又出现修改,各种不断更新的准则等等,发出图书超过一定时间,就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购买力,经销商销售状况不好,又到了结账期限或达到在途限额上限,经销商就会要求退书,将已销售部分图书对账结账。这类图书退回仓库,极少数可以进行低折扣二次销售,大多数形同废纸,无法进行二次销售或者不再具有经济价值,但是远途图书退回需要支付运输成本,所以有些图书就会由业务员和相关监督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销毁,具体图书报废根据税务局有相关规定,也不是都能报废,要区别出版年限和相应情况不同对待。基于这种情况,图书的市场调研、策划和业务给不同购买方指定的在途限额和在途期限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地区应区别对待,降低图书的退货率和报废图书数量,确保图书实现销售,实现相应的利润。

此外,在图书销售应确认收入之前收到的货币资金,如出版资助,包销书款等,可能发生时图书尚未出版或尚未实现销售,则不能确认收入入账,而应计入“预收账款”科目,待真正实现销售时再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入账。

2. 增值税核算

我国对出版企业税收施行优惠政策,由普通商品税率17%优惠到13%,2018年重新调整后,现行税率为11%。一般纳税人可以相应抵扣生产产品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等生产工具的支出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且,现有政策对出版行业的增值税施行先征后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可退税和非可退税的出版产品能够分别进行收入核算的,区分开可退税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增值税退税,混合销售,不能区分可退税和非可退税出版产品的不能进行增值税退税。因此,基于此项增值税优惠政策,出版企业应尽量区分出版产品销售业务的可退税和非可退税业务,进行分别核算,避免造成不可退税的增值税退税损失,充分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

(二)成本核算的特点

图书的生产码洋也就是图书的标印价格乘以册数是企业生产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成本各项发生项目和生产码洋的比值来判断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和经营成果。图书从策划到发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合同的签订根据不同的编辑和作者存在不同,策划的图书有些最终能够通过审核成功发表出版,有些图书的预案不能通过,或者稿子已出未能通过三审,没能出版。图书成本核算工作量较大。图书成本分为图书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材料、印装费、稿酬、审稿费、校对费等。这些直接成本通常在图书出版后发生,编辑部门、出版部门提交相应的单据,通过审核后支付入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借计“图书生产成本”相应科目、“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稿酬、审稿费、编校费等支付给作者和个人的成本,借记“图书生产成本”相应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通常没有在产品,直接都进入产成品,但是会出现图书已销售,但是图书成本项不齐全的情况,导致图书主营业务成本偏低的情况。间接成本包括:图书生产部门编辑产生的薪酬、福利费、差旅费、会议费等,通过定期分配的方式分配到每本图书的生产成本中。

三、出版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出版社成本核算相对滞后,缺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财务成本核算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量大,录入工作繁重,成本系统通常由财务系统录入人员一人完成,审核环节相对缺失,对成本的整体监控缺乏管理,只停留在基础核算阶段,缺少对财务管理的成本梳理和意识形态改变。

(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利于成本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

出版社财务成本通常采用的实际生产成本发生法,加之各部门成本结算提交迟缓且需要审批流程较慢,成本发生相对滞后与图书入库,致使当期发生成本通常为以前期间出版图书的成本,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实际图书入库成本与会计期间的真实发生成本不一致,不能真实反映财务成本的状况。

(三)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

出版行业相对单一,相比于工业和商业企业信息化程度差,ERP系统应用不多,不同环节衔接不上,导致同样的工作需要不同部门的人员在不同端口录入,降低了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流程不通畅。

四、出版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企业的会计控制和财务核算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水平。现代出版企业应不断学习先进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及时发现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漏洞,确保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得以遵照执行。同时,加强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向管理会计转型

将实际成本法和预计成本法相结合,解决生产成本滞后的问题。图书生产成本相对较稳定,可以引入应计成本法,根据图书合同和图书基本信息预测图书较大比例的稿酬、材印装成本,有利于已发图书的成本结转完整性和真实性,预计成本和结算成本差距不大,在实际发生时进行调整,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度,有利于财务报表的真实反映。对入库图书成本进行系统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督促各成本发生部门录入成本相关信息,对成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逐步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三)加强财务人员学习吸收新的核算理念

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学习和会计准则培训,学习新的财务理念和管理意识,增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整体把控观念,加强审核管理,开源节流,增强财务核算的时效性和财务数据的可比对性,将财务核算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四)加快信息化进程

加强系统的信息化进程,减少人工重复录入环节,增强系统智能监控水平,合理有效的开展编务、印发排版、图书销售、成本录入、系统审核、财务核算等工作,疏通整体工作流程。通过系统控制和预警,有效的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由系统完成预计成本的计算和数据迁移,提高劳动生产率,将更多精力运用到企业的创新和挖掘潜力上,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国辉,李洋,姜孝丽.新闻出版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出版经济,2016(07).

[2]李坤.论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0(12).

[3]馬哲.出版企业自行开发产品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2010(28).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出版社)

猜你喜欢

收入确认成本核算内部控制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基于合同管理的收入确认与成本费用控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全面“营改增”后企业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