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调查

2019-03-13陈杰烜杜文康龙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地流转

陈杰烜 杜文康 龙云

摘要:文章以资兴市五个乡镇的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對不同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调研,并对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制度背景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农地流转方式和农地利用方式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投资产生了影响,从而引起了生态环境效益的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加强绿色耕种技术和方式的推广,并进行一定的补贴;完善农地流转制度、信息建设;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的销售问题;加大政策宣传,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引进新的生态肥等环保产品鼓励农民使用。

关键词:田野调查法;农地流转;生态环境效益

一、引言

古语有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将农民与土地紧紧的联系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流转开始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开展起来。近年来土地流转发展尤其迅速,农户选择将土地承包给农户、合作社或者是大型种植企业,收取一定的租金,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耕种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量不同、所喷洒的农药量不同、垦殖面积以及种植作物的不同,农地肥力和生态环境状态会有差异,因此大规模的农地流转对农地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论证。现今多数关于农地流转研究多是停留在土地流转制度、效率、农户经济收益层面,对于生态环境效益则较少关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指出,土地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和部分农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现阶段,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土地健康流转,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实利益,而且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环境友好型理念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向工商业流转导致农业用地的减少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在向专业大户、家庭规模生产流转时,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地下水的负荷程度及土地的再利用情况等难以统计,且相对应的生态环境效益无法准确衡量。土地流转的不同模式对于生态环境效益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寻求土地流转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都非常关注,目前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科学体系,对于土地流转模式、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等都进行了或宏观或具体地阐述分析,对研究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总的来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揭露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论或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深入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相关理论,探究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及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不同的生态环境效益,以寻求到最佳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既能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同时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收益。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实证方法,它通过参与观察、真实记录来再现与揭示研究对象的状况与意义。它所提出的观点和假设都是建立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田野调查法总的来说是属于一种带有实证倾向的质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来对农村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当地政府引进农企、开展合作社等农地经营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农户自流地经营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技术路线(见图1)

三、调查内容

本文以自耕农、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土地流转后的生产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调查

2013年中共中央颁发相应文件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诸多的研究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当前土地流转存在许多约束性因素,其发展缓慢,研究得出的土地流转现状仍不明朗。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二)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

在当前政策的推行下,土地流转得到了大幅度的推进,其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加之,农村土地流转受其地域、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形式更加多样,由此,不同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益也不尽相同。因而,探索不同土地流转模式背景下的经济效益对今后的土地承包主以及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提供参考。

(三)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生态效益的分析比较

不同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不同模式下土地流转对于生态效益影响是不同的,而大多模式的土地流转都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就有可能造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达到经济获利的结果,显然这不适用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研究主要从不同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对社会生态效益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力图通过不同模式下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调查分析,促进土地以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方式流转和经营,且因地制宜,找到不同地区最佳土地流转方式,从而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果分析

(一)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生态效益分析

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其中100位水稻种植农户进行相关分析,其中转让的有11户,转包的有19户,互换的有0 户,代耕的有0 户,出租的有70 户。下面主要对五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农户特征及农地利用方式和农户环保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1可见,所有的农户均施用化肥和农药,转让地每亩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分别为173.1元和218.3元,转包地每亩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分别为176.8 元和215.5 元,互换地每亩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分别为0 元和0元,代耕地每亩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分别为0元和0元,出租地每亩地施用化肥和农药分别为172.5元和215.5元,可见同为水稻的种植农户在出租地上施用更少的化肥和农药,但是总的来说转让、转包、互换、代耕和出租的水稻种植户在农地上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数量差别并不显著,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调研对象比较单一,调查的对象都是农业种植大户,并且种植的农作物都以水稻种植为主。取样范围太小,仅仅是选择了湖南省资兴市五个镇的农户作为取样对象,取样范围较小。种植对象差别不大。

(二)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整理,得到表2。由表2可知:

1. 土地流转到农地大户时平均务农收入提高明显。表格显示,在年平均收入上样本的差别并不大,但是务农人均收入上,土地转入到种地大户时务农平均收入明显提高,这说明土地纯流入的流转模式,当土地流入到农地大户会明显提高人均务农收入。

2. 土地纯流入到种地大户手中务农边际收入明显提高。从表格中,土地纯流入的流转模式与转出转入均有的流转模式,土地增加0.3,耕地收入增加0.85萬元,因此明显看出,在土地流向种农大户后,土地每增加一亩,收入也会增加。

3.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形成多元的经济来源构成。在土地纯流入模式下,还有土地流入流出均有模式,土地纯流入模式。那么后两种模式在耕地变少,寻求非农收入,外出打工或者变成个体工商户等,从其他的途径增长收入。

4. 土地流转使每亩支出减少,收益增加。通过对土地的细分,我们整理水田和旱地的农药、化肥、机械、地膜等使用情况发现,徒留的流入是的种农的人在每亩地的支出上逐渐减少,在土地纯流入的模式当中,土地的每亩收益相较样本整个的平均收益有所增长,在流出流入均有的模式中,每亩地的收入和大样本的平均收益基本持平,而纯流出模式下,亩均收入减少明显,因此,在土地进行流转时,流向种农大户会减少每亩地的支出,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5. 土地流转利于提高种农大户的继续承包意愿。通过调查农户是否愿意继续流出土地,纯流入模式下愿意继续流入土地耕种的意愿是65.38%,流入流出均有的模式下愿意继续流入的意愿是38.89%,而纯流出模式下,意愿仅为14.29%,所以,当某一户农民流入大量的土地使得收入增加时,会想要继续流入更多的土地以继续提高收入,而流出土地习惯的农户,在有其他收入来源时,想要流入土地的意愿就会降低。

6. 表格显示,在调查对象的恩格尔系数中,纯转出的农户恩格尔系数是最低的,但仅对于收入来讲,土地纯转入的农户收入优势最高的,于是我们探究了非农家庭人口,最多的是土地纯转出的农户,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由于纯转出的农户他们的收入多来自于打工或其他收入,因此他们会留一部分粮食食用进而降低自己的恩格尔系数,纯转入土地的家庭由于大规模种植,所以将讲粮食卖掉,再购买,因此提升自己的恩格尔系数;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目前农耕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销售情况一般。在对样本进行统计后,选择目前所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一般的农户占比90%,这反映出目前农户的粮食销售渠道仍然过窄,农产品销售仍然是劳动生产中存在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量土地的转入对农户支出减轻不明显。表格显示,在农药的使用上,不论是水田还是旱地,三种模式的使用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在农药减负上,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多下功夫。

五、建议和对策

基于对农地流转的经济效益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 完善农地流转制度、信息建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农户想要转出土地,而另外很多农户想要转入,但彼此并不知晓,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如何在基层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需要政府下功夫。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A村村民想要承包B村某一户村民的土地,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阻碍,这就导致了很多流转不能畅通快速的进行,所以在制度上需要进行把控和创新,确保基层执行到位。

2. 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的销售问题。在上述调研中出现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倒逼政府要为农产品销售想出新办法。比如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或者精加工,在生产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厂,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还会间接解决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广绿色耕种技术,补贴绿色耕种方式。农地流转带来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农地流转市场发展不完善时会带来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增加。可以采用推广绿色耕种方式和技术,比如绿色农药、化肥、地膜等的推广和使用,并使之逐步代替高碳排放耕作方式来促进农业碳减排。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偏低,可以给予绿色耕种农户以一定程度的补贴从而鼓励农户进行低碳种植。

参考文献:

[1]陈振,程久苗,费罗成,等.芜湖市农地流转不同模式的综合效益[J].贵州农业科学,2015(08).

[2]唐文静.我国农村土地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14).

[3]吴晨.不同模式的农地流转效率比较分析[J].学术研究,2012(08).

[4]张锐,郑华伟,刘友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J].生态学报,2013(16).

[5]杨桂云.规范与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流转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

[6]汪文雄,朱欣,余利红,等.不同模式下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07).

[7]张智勇,杨再惠.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经营市场化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07).

[8]梅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9]张青,袁铖.地租视角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2).

[10]陈坤全.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

[11]周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2]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绩效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

[13]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法学研究,2014(06).

[14]何微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

[15]袁宁.中国土地流转经营权的现状及法规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6(08).

[16]凌雪冰,王湃.农村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6(02).

[17]童彬.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理论构建与制度创新研究——以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构建为例[J].理论月刊,2014(0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地流转对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2016年)”(16YBA320);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农户行为视角的耕地流转对耕地面源污染影响的研究”(17C1413)。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农地流转
土地信托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国外农地制度与农地流转的经验与借鉴
襄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基于实例分析集体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效应的影响
广东省农户农地流转状况与经营意愿分析
经济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