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2019-03-07黄永军

考试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综合能力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人文教育;综合能力

21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而,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只是专注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浩瀚的信息时,能够正确、自如地去搜集、识别、处理、应用,而不至迷失自我。

一、 人文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影响

(一) 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的很多游戏中包含着诸多暴力、色情的元素。许多学生沉迷于这些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角色,并利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暴力手段。例如:有一个名为《星际××》的游戏中,如果游戏者选择魔类,那么取得的目标就是消灭人类,让魔鬼统治世界,使大地陷入一片黑暗。许多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二) 对黑客技术的向往:很多学生对黑客攻击技术着迷,并且热衷于黑客攻击技术的钻研,以成功攻击他人的计算机为荣,丝毫没有顾忌到是否触犯到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律意识薄弱。

(三) 影响身心健康: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它已经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信息技术学科也从小学就开始开设,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因特网,当他们抱着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使用因特网时,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学生在利用因特网进行娱乐,造成学习成绩的退步。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游戏中他们可以很容易获得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取得的成就感,可是却渐渐地模糊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可是网络中仍然存在一些暴力和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对孩子们的身心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 在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叶朗曾经说过:“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因此,我们可以将人文教育理解成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作用。这就是教育中经常提到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其本质就是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就是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 注重发掘教材中与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比如教材中讲述软、硬件知识时介绍《信息安全和计算机道德》,通过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解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计算机软件版权的重要性;任何软件和书籍、音乐、绘画作品一样,都是作者的劳动成果,凝聚了作者的心血,而各种各样的盗版其实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侵害,是一种不劳而获、可耻的偷盗行为。作为青少年一代,应该养成尊重他人劳动,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使用盗版软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二) 信息技术教育应体现“人文关怀”

在学习完教材中“因特网信息搜索”之后,无论是有经验还是没有经验的学生,都开始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畅游起来,信息技术教育教会了他们如何利用因特网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的技能,使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利用网络工具选择下载他们需要的和喜欢的信息资源。

可是,在面对因特网中海量的各种资源时,却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判断可以选择并且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资源和如何去应用选择的资源?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授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手段、工具和目标,以及如何利用手段和工具达到预期目标。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否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达到目标。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让他们明白正确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们网络中存在的危险:网络世界好比是一个社会,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部分人是体面的、值得尊重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粗鲁的、无礼的,甚至是恶意的,这和现实社会有类似的地方。比如,网络上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健康的材料(很多都带有病毒),或在论坛、E-mail中遭遇一些恶意的、虚假的信息,或是在网上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轻信了一些虚假的信息,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关键是要能够分辨出网络世界里哪些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样才可以在有潜在危险的地方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习资源与教育目的的认识,积极加大对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资源开发建设的力度。

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能局限于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而是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以及健康人格和思维培养的需求。如果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就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对工具的能动把握”,避免陷入“电脑”成为人脑的“主宰”的误区。

(三) 从细微处渗透“人文教育”

所谓的细微之处可能就是举手投足之间,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一些行为,可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细节决定成败,学生行为的一些细微之处关系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机房上课时,老师强调相关纪律:不得将饮料带入电脑室;进入机房不可高声喧闹;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的设置;不影响和干扰其他同学的操作;爱护公共财物,恰当使用键盘鼠标等。引导学生审视这些“小事”,让他们思考判断这些行为发生在机房当中是否合适?大家在机房里学习,是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还是相互干扰、破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些小事当中让学生们学会爱护公物环境,少一点“自我”,多一些尊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四) 在学习和过程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敢于对书本和老师提出质疑,并勇于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敢于动手,勇于探索,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据这一理念,结合课程安排,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安排一个主题活动。例如,学习完文本信息加工后,就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完成一份电子手抄报。制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自评与互评。采用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有利于学生之间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良好的互动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互动过程中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学会转变角色,避免做习惯性评价,而应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相对于老师的评价,学生更关注同学之间的评价。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等次,而是在相互评价当中学会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优势,从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学科中的人文教育渗透无所不在,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心、以小见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都希望学生中多出几个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都不希望他们中有人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去危害社会。只有有意识地把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很好地渗透到技术教育中去,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才有可能希望成真,才算是圆满地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顾富金.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44-46.

[2]田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24):26-27.

作者简介:

黄永军,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综合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