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保护战略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2019-02-28章鹏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基本国策循环经济生态文明

摘 要: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笔者试从环境保护战略角度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資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表现为“双低双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在这个流程中,所有物质和能源要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9633美元,排名全球第73位。但我国经济社会亦已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虽然这些年国家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不少成就,但我国循环经济仍处于初始阶段,各种矛盾依然大量存在。从环境保护战略角度要求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突破思想障碍,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生态经济,它的出发点在于实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就是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在生产的各阶段进行控制,将污染和浪费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必须要求全社会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 “谁污染、谁治理、谁交费”的观念,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观念,都来关心生态、关心资源、关心我们的生存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用循环经济来建设和谐社会。所以,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其它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都必须首先突破思想障碍,更新发展观念。一要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模式的成功经验和生态农业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突破传统经济观念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形成人人了解循环经济,人人重视循环经济,人人参与循环经济,人人服务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从而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共识和合力,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二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其领导者的率先垂范作用。政府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领导则是人民的公仆,而企业本身就是产品的生产者和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因此,必须倡导政府带头,建设节约型机关,出台节约型决策;必须倡导领导带头,做勤俭节约的模范,艰苦奋斗的表率;必须倡导企业带头,做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优化环境的实践者。三是倡导节约,大力提倡绿色消费。要在全体公民中倡导“节约、环保、生态”意识,构建节约型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要积极培育绿色市场体系,极力推进绿色采购和社会可持续消费,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绿色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使人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良性运转,协调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体制创新。在发展循环经济问题上,要坚持鼓励和限制相结合,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要充分发挥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对环境治理、资源再生产业给予各种可能的政策支持,对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和产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涉及资源再生和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逐步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相反,对于那些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那些能耗高、有污染,但对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项目要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和治污方面的要求,限制发展。为此,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二是实现体制创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点的经济体制,其结果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迅速枯竭,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要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受力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的经济体制变革入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要坚持节约优先的战略方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次,要大胆偿试建立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强调环境保护,资源再生,低耗高效。再次,要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采用市场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使一切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竞相迸发。

建立有效载体,加强技术指导。发展循环经济,应以循环经济企业、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园区建设为载体。一是要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积极打造生态园区。在企业生产领域,要加强技术攻关,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让生产过程中一个环节产出的废料变成另一个环节的原料,减少产品和服务中资料和能源的使用,通过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生态循环关系。二是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要着力培育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并发挥其作用,以科技进步和技术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二、三关联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村产业间的循环,农业与工业的循环,以及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循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要不断推进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格局。要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医院、社区、饭店等都可以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循环型城市、循环型社区、循环型物流、节约型政府,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来推动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更加和谐。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是关键,实施循环经济需要独特的技术支撑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技术就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也就是“节能、降耗、减污、回收利用”技术。

明确发展思路,强化社会监管。推广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明确发展思路,需要加强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一是要明确发展思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循环经济理念落实“十一五”各项规划的具体措施,将提高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要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制定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效益目标上把推广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要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政府必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社会经济长效机制,通过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企业依法生产,同时也要强化环境执法,健全各项执法程序。三是加强社会监管。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落到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會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关系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也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民动员,从自己做起,从实际工作和生活点滴中做起,自觉地把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种良好习惯贯彻落实到工作、生活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才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涵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只有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战略,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作者简介:

章鹏(1971--),男,江苏海安人,中共海安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社会.

猜你喜欢

基本国策循环经济生态文明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学设计
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促进性别平等法律的实施——专访四川大学周伟教授
贯彻基本国策推进男女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