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彦刚从脾胃气机升降论治脱屑性唇炎的经验

2019-02-12杨天笑王彦刚袁宗洋王晓梅

陕西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唇炎诸药唇部

杨天笑,王彦刚,2△,袁宗洋,王晓梅

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院 (石家庄 050091);2.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脱屑性唇炎是指以唇部肿胀疼痛、伴有鳞屑、或伴有皲裂、瘙痒、结痂、渗出、出血、假膜形成等为主要症状,易反复发作的慢性唇部炎症性疾病[1]。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抗代谢药物口服以及外用软膏、手术等方法治疗,其中大多数药物存在副作用大、依赖性强、病情易反复等弊端,临床尚未有安全、疗效稳定的药物治疗脱屑性唇炎[2]。中医可将脱屑性唇炎归为“唇渖”、“唇风”、“唇胗”等疾病范畴,中医对于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该病自《内经》起便早有记载,《灵柩·脉经》:“足阳明所生病者,口唇胗”,《疡医大全·唇口部·唇紧门主论》载:“唇紧湿烂,乍好乍发,经年累月,又名唇渖,乃脾家湿热也”。吾师王彦刚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三十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对于本病治疗有独特思路,笔者有幸随诊,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脱屑性唇炎的病因病机

1.1 历代医家对脱屑性唇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唇乃脾之官,唇部疾病与脾关系密切自《内经》起即多有论述,唇渖的病因病机,从脾胃论治者繁多。《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凡十七论》有云:“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巢元方认为唇渖病机与热蕴中焦关系密切,并可兼夹风、寒、湿邪合而为患。《医宗摘要》提到:“唇赤而焦者脾热,唇赤而肿者胃热。”薛己提到唇渖与火热之邪关系密切,并将脾与胃分开论治,创立了论治唇渖的新思路。历代医家多认为唇渖乃脾胃有热所致,然临床以清热降火为治则,治疗脱屑性唇炎效果并不显著[3]。

1.2 脱屑性唇炎的病机为“脾胃伏火”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则知其病所”(《灵枢·本藏》),只有认清疾病的本质,才能够解释显现于外的症状。“内外唇肉脾所主也”(《医学传真》),脾的功能状态影响唇的形态色泽。脾与胃共居中焦,经脉相联而成表里之脏腑,生理上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唇部疾患虽责之于脾,亦与胃腑相关。吾师认为唇渖的发生与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应从脾胃论治。历代医家从脾胃有热论治,见热清热,难有良效,究其原因,吾师认为此脾胃之热,非一般火热之邪,乃“伏火”致病。

正如王孟英所言:“人身之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4]。中焦尤其如此,脾胃居中央为气机之枢纽,升清降浊相互为用,机能失常则中气内伏,日久气有余而化火。火伏于中土,炽热炎灼,侵入肌肤,火热蕴结,逆于腠理,唇部肉腐血败,则发为肿疮。故脱屑性唇炎的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脾胃伏火[5]。

脾胃有缺,升降无权,伏火郁灼于内。唇部等阳明经循行之地则易表现出异常,脱屑性唇炎由此而生。“伏火”与火邪亦有不同处:①在病机上,伏火的产生是因为脾胃升降失常。脾胃为气机运化之枢纽,脾胃不健,运化无权,枢机失于浮降,则脾之清阳不升郁伏于内,自身之阳气不能正常升发郁积而成伏火,脾不升清则胃不通降,胃火内生,火郁伏于中焦。②在临床表现上,伏火致病,病程冗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③在治法上,虽为火邪,然其产生之根因在于枢机不利,升降无权,其火郁遏于脏腑之内,仅凭清火之法难以从根本上消解伏火。

2 “调升降,解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

2.1 气机升降理论概述 气机升降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祖国医学将其运用于人体,形成了气机升降学说。气机升降学说是从动态角度出发,概括了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黄帝内经》运用升降理论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张仲景首先将气机升降理论运用于临床。金元时期张子和以“吐”复常升降,张元素开拓用药升降理论,李东垣阐发脾胃升降理论,朱丹溪侧重阴阳之升降,进一步充实了气机升降理论。明清医家李时珍、周之干等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运用气机升降理论[6]。“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医学求是》),疾病产生的根源皆为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诊疾疗病之时,务须注意其相应脏腑气机之升降出入,以“必伏其所主”,疏理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7],即使是局部皮肤的病灶亦应从气机升降失调论治。吾师认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以调整脾胃升降气机为根本治则治疗脱屑性唇炎,为谨守病机的治本之法。

2.2 升以散伏火,降亦不可缺 历代治伏火大家,朱丹溪擅调肝,李东垣长升阳,清代杨栗山之升降散,均为治疗火郁于内之法,用药重视发越火郁,使气机得以宣畅[8]。脾胃之伏火,单凭清火之品,难以根除。《内经》有云:“火郁发之”。此虽为论述温病气分证,汗法使邪热外透,其亦可用于指导内伤杂病[9]。发,发越也。伏火结聚敛伏于中焦脾胃,使用过多清火之品有敛邪之弊。伏火不同于火邪发散之性,自有内伏郁遏之势,寒凉之品易蔽遏内伏之火,使其更难消解,应当顺应其上越之势,升发宣散,如开其窗,使脾气得以上升,因势利导则邪自有路可出。升发脾土,使导致伏火产生的郁结之气由“邪”变“正”,水谷精微借其布散头面,唇部非不但不得其所害,还可得其以濡养。

脾胃伏火唯调畅中焦升降可解。虽伏火得升使邪有出路,但是只有彻底恢复脾胃枢机功能,才可使伏火无以为生,此乃“中焦已固,其结乃散”[10]。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升降相济,缺一不可。吾师认为调和脾胃气机以消解伏火,脾之升发固然重要,但胃之通降亦是重要条件。若想要唇部疾患得以根治,脾胃之功不得不复,若欲复脾胃之功,其升中不可无降。在诊治脱屑性唇炎之时,升散同时不可忽略通降。《脾胃论·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曰:“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谓脾为死阴,受胃之阳气,能上升水谷之气于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脏。”脾脏与胃腑之间不是独立的,升与降亦是相互为用。脾需要胃转输来的营养,如果没有胃腑受承,脾脏亦无运化之功。胃贵乎通降,胃气顺利沉降下行,水谷饮食得以受纳腐熟,脾才得滋养之源[11]。升降相互为用,如环无端,使用通降之法,反而更助升散之力,此“降已而升”。吾师认为无降者无升,二者不可偏颇,缺一不可。故而在遣药组方之时,注重布展气机,升散通降配伍运用,使脾胃之气升降相求,温相楺,相兼相制,则伏火自解。

3 脱屑性唇炎的基本方药

因脱屑性唇炎乃脾胃伏火所致,故吾师选用其代表方泻黄散加减使用。钱已《小儿药证直诀》创治伏火名方泻黄散,以治脾胃之实热证[12]。其论述泻黄散之主治时提及“脾热”一词,“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后世医家以方测证提出泻黄散治疗“脾胃伏火”,如《医方集解》中记载,泻黄散“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13]。其由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组成。石膏辛寒可解肌热,栀子苦寒且润、表里双解,两药合用以泄脾胃积热为君。臣以防风,性味辛甘,风药润剂,用于此以发散脾胃伏火,与诸药合用长于引药入脾胃。藿香,其气芳香,醒脾开胃。甘草甘缓和中,无伤正气为使。诸药合用,升散能解伏积之火,并振复脾胃气机。伏火郁结较重时,需另予透散之品加大升散力度,吾师常选用药物如下:葛根,其气轻浮,升举透发,鼓舞脾胃之气上行,宣散郁遏中土之阳气,并引诸药出于皮毛,使邪有出路。升麻,发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气,善甘温之药上行,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凡郁遏阳气于脾土者,均宜升麻以升散其火郁。柴胡,柴胡一药既有轻清升散之能,又能行疏泄之职,除心腹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本草崇原》)。升麻与柴胡,同是升提之剂,然确有所不同,升麻善提气而柴胡长提血,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合而用之透散伏火每有良效。陈皮,禀天春升之木气,辛能散,苦能泄,升中有降(《本草经解》)。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补泻升降皆可配伍使用。黄芪,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善达皮腠,专通肌表,配伍诸升药,改善虚证同时助其提气于至阴之中。

然吾师使用泻黄散治疗脱屑性唇炎之时,会另酌加通降气机之品。其原因在于,脱屑性唇炎多为迁延日久的慢性疾病,若使伏火可以彻底清除,需重振脾胃升降之功,酌情另予通降之品,配合泻黄散中升散诸药,以达中土之气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有利于枢机之能彻底恢复。

通降气机之品吾师常选用具有降气之功,但无寒凉遏邪之患的药物,吾列举一二。枳实,性味辛苦,通降阳明,有疏通破结之功,有推墙倒壁之能。《药笼小品》有云:“摩坚破滞,能坠至高之气。”这味药用于脱屑性唇炎有两个妙处:第一,枳实本就是一味升降相因之药,众人皆知味苦,能下气,但重用枳实对于脏器下垂却有奇效,此“降已而升”[14],对于恢复中焦气机有功;第二,其禀标阴之气而除热,得阳明中土之气,长肌肉,对于唇部等肌肉之疾有益处。厚朴,苦温之气药也,降冲逆,破壅阻,入脾胃二经最消胀满。中焦一切郁积所致胀满得之皆可消。调整气机的同时,散滞和中,脾胃伏火得解,唇炎自愈。伴有胀满者尤宜。竹茹,苦甘微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降多于升;善开胃郁,降胃中之气使之下行。竹茹除烦化痰,气机不调则易聚湿生痰,湿痰困阻脾胃,唇炎患者可出现烦闷懊恼,恶心呕吐,伴有上述痰湿症候者,使用竹茹有良效。其虽然略有寒性,但质滑可利窍,遂无郁遏伏火之虑。焦槟榔,槟榔有坠下之性,可泻至高之气,炒焦后保留降气之能,且性缓无损中焦正气之忧。其入胃肠经,善消食导滞,脾胃为仓廪之官,气机失常,纳运无权,水谷易滞于此。气机失常产生食积,食积加重气机失常。脱屑性唇炎患者兼夹食积者,焦槟榔可用。木香,为三焦气分之药。其味厚,可主沉降;其气辛香浓郁,可升清阳。木香一药可升可降,且善消气火郁结,符合唇炎之病机。且其与泄药共用则泄,与补药合用则补,故而虚实错杂者可用之。本品入肝胆经,善统肝胆之气,脾胃失宜累及肝胆者尤宜。然其性温燥,中焦火热燥象显著时应注意应用配伍得当。

4 验案举隅

患者翟某,女,51岁,2018年3月2日就诊。主诉:间断唇部肿胀疼痛伴有脱屑3年余,加重2周。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唇部肿胀疼痛,三年期间症状反复发作,现唇部肿胀开裂,唇角开裂流血,时有渗液,附有鳞屑结痂,口渴甚,纳少,食欲欠佳,寐欠安,大便1~2次/d,质黏,排便不爽。舌暗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中医诊断:唇风;西医诊断:脱屑性唇炎。治法:调脾胃升降,解脾胃伏火。方用泻黄散加减。处方:藿香、防风各9 g,栀子10 g,石膏30 g,蝉蜕20 g,枳实、合欢皮各15 g,厚朴、焦槟榔各12 g,生甘草6 g。7剂。 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2018年3月9日二诊:唇部诸症状改善,肿胀疼痛减轻,渗液减少,仍附有鳞屑,口干,纳少,寐稍好转,大便1次/d,质黏。舌暗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脉滑数。患者症候改善,原方去石膏、栀子,增升麻9 g,葛根30 g,竹茹12 g。7剂。2018年3月16日三诊:唇部仍附有鳞屑,其余唇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口干明显减轻,纳好转,寐可,大便1次/日,质稀。舌暗红,苔薄黄腻,边有齿痕。处方:藿香、防风各9 g,厚朴、焦槟榔各12 g,蝉蜕、黄芪各20 g,葛根、芦根各30 g,白术、茯神、枳实、积雪草各15 g,木香、生甘草各6 g。14剂。服药两周后患者唇部鳞屑较前明显减少,唇部略有紧绷感,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黄,齿痕减轻。遂守原方,随症加减,继服2个月后,随访患者述症状基本消除。

按语:患者工作紧张,长期饮食不规律,中焦之气郁遏于内,日久而成伏火,伏火亦加重中气升降不利,唇部肿胀开裂,伴有流血、渗液、鳞屑结痂附着,口渴甚皆为脾胃伏火之症。然该患者中气枢机无力,脾胃纳运无权,疾病缠绵日久,出现边有齿痕等脾胃虚损之像,乃虚实错杂之症。治法上应首解伏火之实,伏火得消,再予补益之品固本收功,以防补益诸药壅滞助火。首诊缓解患者唇部不适,升散诸药配伍通降之品,清上彻下,以调整中焦气机使伏火得散。另取蝉蜕轻清灵动之性宣散开窍、透发郁热,协同诸药使升降复常同时使药力可达唇部。二诊时予升麻、葛根加强升散之力,配伍竹茹注重恢复脾胃升降斡旋之能,加重消解伏火之力。三诊时诸伏火之象基本消除,予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使气机调整有源,合欢皮改为茯神,改善睡眠同时加强健运脾胃。配伍木香既不损黄芪白术补益之能,又防其有碍气机整复。另加对于皮肤有修复之能得积雪草[15],与诸药合用加强对唇部皮肤的修复。

猜你喜欢

唇炎诸药唇部
唇炎诊断性新分类及其临床诊断路径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唇部美人计
冬季护唇小窍门
蓝,另一种蓝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说说嘴唇皮上的那些事儿
食药粥以降血压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唇炎为何长期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