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素质的培养

2019-02-10宋权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音乐教学

【摘要】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之下,随着变革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也在多样化产生。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展开中,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状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学工作在常规的展开中,难以实现对教学新需求的更好满足,当前在中学音乐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学生在合唱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方法实施与影响,合唱教学的作用无法做到充分发挥,学生整体的成长速度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需要加大对对学生合唱素养的更好培育。

【关键词】中学时期;音乐教学;合唱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就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一般,其综合的发展状态较为低落,大多数教学课堂活动展开中,合唱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实现对学生根本需求的满足,在音乐教学中,合唱素质作为对学生中学教学过程下的重要构成,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极为重要,是促进合唱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前提,在教学活动实施中,需要教师加大对其重视度,以此推动学生素质的更好形成。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素质培养

(一)培养合唱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课堂的开设能够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音乐课程的教学价值极为突出。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是中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能力加以强化的主要环节,音乐教学表现力较强,对学生具有十分显著的感染力。适当合唱内容的加入,有助于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育,能提高对学生协调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音乐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合唱教学价值的重视,通过合唱教学实现对学生音乐感知的培養,提高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教学实施下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合唱教学活动的展开中,教师通过自身在教学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学依据,通过教学活动为歌唱训练提供一定的引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反复地练习,构建完善的教学方式。

(二)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在合唱教学中,作为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当前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做到对教学作用的充分认知,在音乐教学下,没有实现合唱教学与常规教学课堂的充分融合,在教学中所引入的一些合唱内容,并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完善实施,导致最终的教学质量难以实现综合提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并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在音乐教学下,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在教学方案的设定与规划中,应试教育属于主要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在素质强化中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多数中学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是以知识类教学内容为主,对艺体类的教学了解较少;一些学校还有占用音乐课的情况。学校在课程设定中,音乐教学资源较少,活动实施下的方式较为单一,对整体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三、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而言,日常学习中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学习地任务较重,通过音乐课能够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更好地放松,调动情绪。受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实施,其在方式的采取中会有一定的缺陷,造成学生在音乐课中难以调动自己的情绪,最终使得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教学气氛十分沉闷,这种情况在合唱教学中呈现得十分明显。在该阶段的教学实施下,中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面进行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素养观念的形成。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之下,素养的培育,需要对学生自身的潜能加以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为加强对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能力提升,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加以调动。换言之,合唱是集体形式的演唱,在实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团结理念的强调,加强学生自身对班级的荣誉感,强化学生团体之间的凝聚力,如果班集体的团结性不足,则在合唱中无法实现音调的统一性与音律的协调性。由此证明,对于学生而言,通过集体意识的塑造,能够更好地优化合唱效果,对素养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唱的教学方式的采取,强化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二)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在实施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引领功能,学生在课堂中过于依赖教师。为实现学生对音乐的真正喜爱,加强学生在合唱中的效果展现,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方法采取适当调整。在课堂合唱教学活动的实施下,应该让学生自己对课堂的学习节奏进行把控,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学生认定为教学的主体。合唱教学中需要通过对学生整体状态的了解,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合唱练习。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地位的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更好地设计,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对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中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音乐课程设置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以及对艺术素质的形成,为此需要强化对学生自身音乐能力的提升,是素质培养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产生情感之后,在合唱中则会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学校应该注重对音乐更多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对相关的音乐文化进行丰富,以此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能力,深化学生的音乐认知,对学生的音乐情操进行更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情感进行解读与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了解,为促进学生合唱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引导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下,教师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引导者,为此,教师应该将自身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做到充分的发挥,引导学生能够对合唱产生更深层的热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在合唱中经过不断的练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与改正。

(五)注重学生音乐艺术性审美的培养

音乐,在中学教学之下,应该加强学生的感知力,通过自身的感受产生,会有一定的联想,属于艺术中的重要构成。为加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共鸣的更好产生,在合唱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在音乐合唱中对美更好感觉。在合唱环节应该注重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育,在共鸣的产生下,有助于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对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做到充分的调动,积极感受音乐,为素质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氛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课堂活动的实施之下,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十分重要,在对学生合唱水平的强化与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为此,针对当前在教学活动实施下的现状分析,在教学活动下的优化,应该对校内外所拥有的所有资源做到充分的调动,以此促进合唱教学活动的良好实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素养培育平台,为学生音乐素养的综合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莹.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策略[J].农家参谋,2017(23):115.

[2]王海英.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6,36(24):109.

[3]丁洁.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6(17):207-208.

作者简介:宋权(1982—),男,南京,硕士,中一,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音乐教学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