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旁路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22刘益明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江苏江阴2144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旁路下肢动脉

刘益明,王 忠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江苏江阴214400)

0 引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属退行性病变。据统计,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也逐步递增。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都是引起PAD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发现,动脉旁路重建在PAD治疗中的效果极佳[1],故本文主要将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36例P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动脉旁路重建在PAD治疗中的优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的相关纳入标准将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收治的36例P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群随机化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56~75(平均60.5±5.0)岁;观察组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7~80(平均61.2±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常规资料有对比价值(P>0.05)。

1.2 临床表现经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来看,两组患者的病变累及的肢体与临床症状(表1)。

1.3 辅助检查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行下肢动脉造影与血管超声检查(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部位

1.4 手术方法

1.4.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治疗。取患者卧位,行局部麻醉,在患者适当部位做大小适当的切口,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开展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向球囊内加压并使其膨胀一定程度后扩大动脉管腔,确保血流恢复,接着恢复球囊,退出导管,包扎穿刺部位并缝合切口以及予以抗感染药物治疗。

1.4.2 观察组 行人造血管旁路术治疗。本研究中的所有人造血管移植材料均选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其中5例行解剖外股-动脉旁路术,3例行股-动脉旁路术,6例行腹主-双股动脉旁路术,4例行髂-股动脉旁路术。取患者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腹股沟下3 cm处切大小为5 cm切口,分离股动脉和大隐静脉主干,并分支结扎后用血管钳家住闭合远端。在股静脉交错处切1 cm左右的切口后对大隐静脉再次进行结扎,分离腘动脉和检测DSA结果,在保证腘动脉狭窄远端吻合口正常的情况下,分离同一水平上的分离大隐静脉并济宁远端结扎,在大隐静脉股部端插入瓣膜刀,并切除大隐静脉瓣膜和止血处理,缝合以及予以抗凝药物治疗。

2 结果

对照组的总改善率为80.00%,术后血栓形成3例,总通畅率为85.00%;观察组总改善率为87.50%,1例术后人造血管血栓形成,总通畅率为93.7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及血栓形成对比 [n(%)]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PAD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大关系,属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据统计,优于现阶段行药物治疗PAD的效果极差,且中医与西医药物治疗也不甚理想[3]。故在当前PAD的治疗中常选择外科手术治疗[4]。与此同时,由于PAD中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以及缺血性坏疽对患者的影响相对严重,故在临床治疗时均可适当的创造相应的手术机会,继而争取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5]。

经本研究对36例PAD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通畅率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佳,故在PAD治疗中动脉旁路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更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由于缺乏直接诊断动脉硬化的药物治疗,当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时,外科手术就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明智之选[6]。同时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严重的间隙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若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均必须及早治疗,特别是在手术治疗方面更是如此[7]。本研究中对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研究发现,在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87.50%),且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动脉旁路术的效果更佳。通畅性是当前临床治疗中评价动脉代用品的主要评定标准之一,优于血管旁路移植术在早期治疗中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与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与否以及手术方法自身的缺陷或病情的存在状态未得到正确的认识等存在较大关系[8];而从晚期治疗失败来看,则很大程度上与远近端动脉硬化病变的不断发展以及移植物本身易产生某些方面的病理改变等存在一定联系[9]。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选择方面则常将移植术术后的通畅率作为它的一项重要判定标准[10]。在本研究中的36例患者中,观察组的通畅率为93.75%,对照组为85.00%,故动脉旁路术的效果更佳,但还应注意的是,由于动脉旁路术在治疗中可能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通畅率受到干扰,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手术选择方面也应慎重。

在PAD治疗中,动脉旁路重建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支架植入术相比其通畅率更好,故在临床医学中,特别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优先考虑。

猜你喜欢

旁路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旁路控制策略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