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19-01-22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医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血栓性半胱氨酸二聚体

姚 超 (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医院,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0 引言

随着国内临床医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危急重症得到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属于一种在创伤患者中常见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血流的速度以及高凝状态极大地影响着创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在凝血因子以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及迅速发展[1]。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2]。本院将进一步探究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望能为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使其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医院顺利治疗的5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年龄为21~72(平均46.61±12.32)岁,男 14例,女 11例;观察组25例,年龄为22~73(平均46.68±12.36)岁,男13例,女12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皮肤青紫、肢体肿胀、活动受限等;②患者皆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排除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传染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于手前以及手后一、二、三天各抽取2 mL空腹肘静脉血液,加入枸橼酸钠抗凝,每分钟4000 r离心处理,15 min后取血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仪器为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注意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比较观察组术后1 d、2 d、3 d时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比较 (n=25,±s,mg/L)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比较 (n=25,±s,mg/L)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观察组 0.64±0.08a 0.78±0.10a 0.72±0.07a对照组 0.52±0.07 0.45±0.06 0.42±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较观察组术后1 d、2 d、3 d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较(n=25, ±s,μmol/L)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较(n=25, ±s,μmol/L)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观察组 12.11±1.31a 17.01±1.81a 16.31±1.71a对照组 8.61±1.21 9.21±1.31 8.91±1.31

2.3 两组患者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观察组术后1 d、2 d、3 d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来说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n=25,±s,mg/L)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n=25,±s,mg/L)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观察组 26.10±3.66a 36.53±3.86a 13.35±1.77a对照组 14.34±1.35 18.26±1.68 34.36±3.3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在创伤患者中常见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凝血因子以及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及迅速发展。其通过活化单核细胞以及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同驱化因子,从而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2]。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使其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有着重要作用[3]。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够判断以及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在临床中D-二聚体的正常人体血浆含量不超过0.4 mg/L。在患者出现纤溶功能以及高凝状态之时,D-二聚体水平将会异常上升,导致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极大提高,并且其深静脉血栓诊断灵敏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4]。D-二聚体在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之中,准确反映血栓形成之后的溶栓活性,通过D-二聚体的检测有效反映出患者凝血功能的指标[5]。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能够破坏患者血管内皮,具有抑制蛋白C的作用,是动脉系统危险因素的一种[6]。超敏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期蛋白,能够作为反映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有着一定的敏感性[7]。而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炎症因子较高,使得更快激活患者凝血机制,导致血栓发生形成。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术后观察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三者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深静脉血栓性疾病诊断中,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依据,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有着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及时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信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血栓性半胱氨酸二聚体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