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019-01-21池海标陈肖依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离校第二课堂就业指导

池海标 陈肖依

摘 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为样本,分析离校未就业学生的问题根源,从高校、社会、学生三个层面七个方面提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学生;调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统计服务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就业帮扶工作,各级部门要明确任务、划清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做到就业精准帮扶。因此,了解离校未就业学生群体的就业现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为建立切实有效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问卷内容

本研究来自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研究”,旨在了解和分析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求职困境及就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构建完善和精准的高校就业帮扶体系。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个问题,调查内容涵盖毕业生个人的基础信息、目前未就业的主要原因、经常使用的求职渠道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你顺利就业、你认为造成就业困难的最重要原因等内容。

(二)调查样本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离校未就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有效问卷235份,问卷有效率为91.79%。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离校未就业学生职业选择情况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他们目前未找到工作单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类为专升本、考幼儿园老师编制、当地卫生局护士编制、其他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占20%;第二类是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较高,目前应聘的工作岗位与自身期望值相差较大,主要体现在薪酬、职业发展前景等占35%;第三类是学生自身只想找份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但应聘多次仍失败占30%;最后一类是自身无就业意愿、家人也并不急催学生就业占15%。从此项调查数据来看,无就业意向的学生占少数,更多的是有就业意向但无相匹配成功的岗位。

2.最频繁使用的求职渠道选择情况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使用最频繁的求职渠道主要有:第一种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42%;第二种是通过当地人才市场提供的招聘信息占33%;第三种是朋友家人推荐的求职信息占20%;第四种是其他途径获知的求职信息占5%。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参加校园招聘、各地人才网仍是求职的主渠道。

3.哪些因素是影响就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影響就业成功的因素有:认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占42%;认为求职技能缺乏占28%;形象气质差占5%;缺乏社会关系占23%;性别歧视占5%;求职成本高占12%;受地域影响占18%;学历档次占17%。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影响学生就业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更主要集中在工作经验、求职技能的培训与实践上。

4.选择工作岗位时,主要看重的因素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在岗位选择时,主要看重的因素有:专业对口占43%;工作地点占52%;工资福利占41%;职业发展前景占53%;工作强度占12%。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多的会考虑专业对口、工作区域、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

5.求职前,有过哪些职业准备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在求职准备选项中,有过半年顶岗实习的占95%;有参加过就业指导课程学习或讲座的占100%;参加过第三方培训机构组织的求职培训占12%;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学生离校就职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充分的,学校方面已经为学生就业作了很多的基础性工作。

6.目前就业压力主要来源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目前就业的主要压力来源中,家人的期望占78%;同学的对比占86%;生存的压力占43%;其他占9%;无压力占7%。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离校未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压力很大,主要因素来自学生家人的期望、同学间的对比,以及毕业后自身的生存压力。

7.对目前自身现状的评价

在235名接受问卷调查的离校未就业学生中,对目前自身现状非常满意的占5%,较满意的占20%,一般的占51%,不满意的占24%。从此项的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离校未就业学生对自身现状并不满意,高校在做好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三、思考与建议

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教育部、省教育厅近年来都会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强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不应学生已毕业离开学校就不管不问,要进一步推进离校未就业学生的指导与持续服务,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学生的帮扶工作。

1.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高校要将就业指导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等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到乡镇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全程化”辅导,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个性化生涯咨询、下企业调研、寒暑期社会实践等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实用型就业指导团队。

2.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个别专业出现“就业难”现象,专业要深入用人单位、召开未就业学生座谈会,调研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来适应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确保学校就业工作的高质量。

3.强化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要重视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立,从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出发,通过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健全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载体,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的情况以及学生提供学生干部,组织哪些学生活动,参加过哪些技能竞赛,取得哪些荣誉等,使“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专业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用人单位考评学生的主要依据。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在毕业生中加大对服务祖国西部、服务欠发达地区、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做好赴西部、欠发达地区志愿者服务、大学生村官等的介绍与宣传,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就业去向。同时要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援助,努力促使学生能凭借专业知识优势自主创业。

5.加强政校企合作,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压力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做好校内大型招聘会、企业专场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等的组织与落实,使得学生能在校期间就能找到专业对口、企业靠谱、工资待遇适中、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发展平台。

6.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日趋激烈,要找到自己心仪的企业,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校期间要加强下企業社会实践,通过下企业使得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7.更新就业观念,开阔就业视野

大学生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整体的就业形势、所学专业的行业景气、所学专业知识等自身优缺点,到基层、中小微企业、非长期性单位进行多轮磨练,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本文从离校未就业群体的问卷调查入学,深入分析离校未就业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源,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七个方面推动高职学生就业的具体举措,将会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社会的和谐稳定等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中.应届毕业生中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调查分析[J].职业,2017(02).

[2]禹萍.高校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J].管理观察,2018(04).

[3]陈长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问题解决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作者简介:池海标(1981—),男,浙江温岭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研究。陈肖依(1988-),女,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科研项目:2017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研究”(项目编号:2017106).

猜你喜欢

离校第二课堂就业指导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澳大利亚:发布离校生工具包助青年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弹性离校”应成义务教育“标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小学“弹性离校”值得借鉴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