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仲景“固小便以通大便”思想

2019-01-03王宏李黔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温阳伤寒论频数

王宏 李黔云

1.云南省中医医院 昆明 650021 2.云南中医药大学

便秘(constipation)是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便秘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13年发布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显示,我国便秘患病率约为4%~6%,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1],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可见便秘患者群体之大,对生活质量影响之严重。现代医学以泻药、促胃肠动力药、生物反馈疗法及手术治疗等为主,长期应用西药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低,而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整体调节等方面的优势,且治疗手段独特多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张仲景对二便失调的诊治极具经验,所著《伤寒杂病论》记载:“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又载:“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后世据此提出“利小便以实大便”治疗泄泻的思想,临床验证颇有疗效[2-3]。因仲景书中未明确记载“固小便以通大便”的思想,故后世医家多未论及于此。笔者研习经典,结合临床所见,发现该思想隐于多处条文,指导于临床亦效,故将其总结,以期丰富中医药论治便秘疾病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手段。

1 理论探源

“固小便以通大便”的理论思想源于仲景。其著作《伤寒论》第105条记载:“伤寒十三日……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第244条曰:“……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第251条载:“……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须小便利,屎定硬……”如此诸多条文,即表明仲景已深刻认识到小便利与大便硬之间的联系,且以小便利判定大便干结。究其缘由,见《伤寒论》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答曰……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第181条云:“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第233条载:“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结合《类经·脏象类》记载:“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4]因此可以分析得出,小便利而大便硬之联系,乃津液偏渗膀胱则小便利,或汗、下伤津,以致肠道津亏失润,而大便干结难解。

2 应用要点

津液偏渗膀胱而小便频数,或汗、下伤津,以致津液内竭、肠燥津枯、大便干结而便秘的患者,当以“固小便以通大便”的思想指导治疗,其理论散见于典籍。如《伤寒论》第203条谓:“阳明病……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医宗金鉴·辨太阳病脉证病治下》记载:“里不解者,大便必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则知水留胃中,久必肠润,其久积之大便自应多下而解也。”[5]据《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相关条文整理,“固小便以通大便”的思想主要应用于以下3个方面。

2.1 温阳祛湿,固津通便 《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身体疼烦,兼见大便硬、小便自利,表明患者风邪已去,水气停皮下,气机不畅故痛。阳虚不能制水,偏渗膀胱则小便利,以致肠道津亏失润,大便硬结难解,故去辛温发散之桂枝,加健脾化湿之白术,术、附并走皮内以逐水气而痹痛得解,术、附温阳补虚以固津液则肠润便通。

2.2 泄热润肠 《伤寒论》第247条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趺阳脉浮主胃热,胃热逼迫津液偏渗膀胱,则小便数,继而伤及脾阴,则脾气虚,胃强脾弱,则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入肠道,则肠燥便结,治以麻子仁丸泄热润肠。胃热得泄,则津不偏渗膀胱,复还肠道,肠润而便解。

2.3 补肾温阳,固津通便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谓:“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隋代巢元方[6]在《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中记载:“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尔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可见肾虚不能制约小便,小便利数,以致津枯肠燥而便秘,治宜肾气丸补肾温阳。肾主水之功能恢复,气化如常,小便得固,津液得复,则肠润而大便得解。

3 临床依据

张宏俊[7]治一老年便秘患者,溲频昼夜20余次,大便5~7日乃解,粪质干燥如羊屎,按“六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予增液汤合麻仁丸加减调治半月不效;思及尿多便秘,乃津液偏行之故,观其舌脉乃下元虚寒、排尿失固所致,以益肾缩尿润肠为治,改用缩尿丸加味而取效。

许兰兰[8]治某七旬女性便秘患者,夜尿频数,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沉弦细,辨其为肾气虚,气化无权,而水液不能输布肠道,以致大便干结难下,方处五苓散加味以化气行水,如是则水精四布,内渗肠道,而便秘得解,取效颇佳。

仲建刚[9]临床观察到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常兼见小便频数之症,分析总结认为乃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权,小便频数而量多,津液由小便而去,故致大便干结难解,当以固肾缩尿润肠为治,其采用桑螵蛸散加减治疗54例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结果提示该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 验案举隅

赵某某,男,87岁,2019年1月3日初诊。诉10年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活动不利,左侧偏瘫,于外院查MRI示急性脑梗塞,予“依达拉奉、阿司匹林、红花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行康复锻炼,偏瘫缓解,但双下肢仍乏力、活动不利,且因长期卧床而出现便秘,多次住院治疗罔效,此后长期卧床,依靠开塞露等药才能排便。近1周大便难解明显加重且伴发心悸,故来就诊。刻见:大便难解,约七日一行,大便干结;小便频数,夜尿6~8次/晚。阵发性心悸不适,双下肢瘫痪、肌肉萎缩、活动不利,四肢厥冷,口干、气短、乏力,动则喘息,纳可,寐欠佳;舌偏红、苔少薄白,脉沉细数。中医诊断:便秘、中风后遗症期;辨证:肾虚肠燥、气虚络痹证。治法:补肾温阳、益气通痹。处方:肾气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药用:附子 3g,桂枝 6g,熟地黄 30g,生地黄 30g,山药 15g,山茱萸 15g,牡丹皮 9g,泽泻 9g,茯苓 9g,黄芪18g,白芍15g,生姜9g,大枣9g。共 7剂,每日 1剂,水煎分三次服。

2019年1月13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四肢已暖,白天小便几近正常,夜尿3~4次/晚,大便三日一行,便质仍干结,未诉心悸,余症同前,舌偏红,舌中根部苔薄黄夹腻,脉沉细数。患者阳气及津液略有恢复,故前方附子、桂枝剂量减半,加枳实10g、火麻仁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服。嘱患者若症状好转,可自购金匮肾气丸及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

2019年1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夜尿2~4次/晚,大便二三日一行,排便较为通畅,现交替服用金匮肾气丸及六味地黄丸。

按语:《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谓:“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曰:“大便秘结,肾病也。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10]患者老年男性,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且有口干之症,故断其便秘之因,乃肾虚不固,津液偏渗膀胱而小便频数,以致肠道津亏而燥。若妄议攻通泻下,则竭其津液,便秘更甚,若徒施增液行舟,则随补随泄,津液难存,故处肾气丸以补肾温阳、固津通便。其中风后遗症期诊断明确,长期卧床,《内经》谓“久卧伤气”,《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胃院痛》云“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11],且患者动则喘息,双下肢萎而无力,气虚络瘀之证显而易见,故处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且大剂量黄芪有助于恢复大肠的传导之力。患者阵发性心悸乃阴虚火旺之象,加生地30g凉血养阴以缓心悸、助润肠。《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12]两方合用,则补肾温阳、益气通痹而兼顾。

复诊时患者手足已温,小便频数之症大为改善,故附子、桂枝剂量减半。苔薄黄夹腻,乃阳气与津液恢复的征象,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湿胜则濡泄”,此时舌苔夹腻,亦为提示便秘症状改善的征象,故二诊加火麻仁、枳实以促进通便,电话随访诉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服汤药后阳气恢复尚可,虑其金匮肾气丸温药过量,故嘱其自购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交替服用,以达到减附桂之量的目的。唯其双下肢瘫痪、肌萎之症积年日久,且患者年高体弱,难图其效,实乃憾事。

5 结语

“固小便以通大便”的思想确实隐晦地存在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以小便频数、大便硬结为应用要点,用于临床取效颇佳。但参考仲景原文,并非所有便秘而兼见小便数的患者均以此法治之,医者当细心体会,灵活处理。如《伤寒论》第250条记载:“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提示病程短,津亏不甚,可用轻下热结之法以治,结滞得去,气机复通,邪热得解,则无伤津之虞,方处小承气汤,即可恢复机体津液的正常代谢功能。《伤寒论》第233条云:“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表明患者虽因小便自利,津液内竭,肠道失润而便秘,但因患者“自欲大便”,提示燥结近于魄门,故宜用蜜煎导方等,导而通之急治其标,然笔者认为后期亦当固小便、存津液以治其本。

猜你喜欢

温阳伤寒论频数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再见初恋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