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2018-12-19卫迎迎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培养路径应用型人才

卫迎迎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专业设置雷同,地方特色不明显;注重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学科专业性强,交叉融合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主要研究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赋予地方院校的重要使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弥补了我国人才市场上对技术人才的空缺,又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

一、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在现行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履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所培养的人才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应用性不足,特色不明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符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雷同,地方特色不明显

“自古以来,我国在学术上就奉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在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下,使得我国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忽视分层分类的必要性。”在专业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系统性与完整性,没有与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相结合,专业雷同现象严重,趋向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追求学科知识的基础性与广博性,忽视应用层面的实践和操作知识,以致于所培养的人才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及研究型大学,在应用实践方面又不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二)注重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

随着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既离不开大量基础理论扎实的学术型科研人才,也需要大批的應用型技术人才。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趋势,纯理论知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部分学校仍坚持传统的封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教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不告诉学生“怎么做”,不鼓励学生与外界实践部门相联系,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学科专业性强,交叉融合度不够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人才仍旧没有摆脱专业知识单一的培养体系,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专业知识之间相互割裂、互不融合。”然而,日益发展的经济产业结构与社会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化向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仅仅依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已很难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也很难胜任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岗位。创新创业的核心素质也要求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多学科学习的能力。一个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度高、融合性强的新型课程体系有待建构。

(四)政策制定不完善,评估标准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但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不完善。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规章制度,涉及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奖惩措施也不完整。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很难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更多的以理论成绩为主,几乎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评估导向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合作渠道少,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

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渠道的合作与协力,新建本科院校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中还比较被动,主动“走出去”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的合作不积极。因此,承担的国家重点课题和项目也比较少,实践科研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费不足,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基础性、理论性知识,没有足够能力为学生提供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项目。学校实践教学设备落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足,高技术教师人才缺乏,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根据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学校应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处理好“基础性与实践性”“教学与科研”“知识与能力”“学校与企业”等几方面相互之间的均衡关系,完善与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其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类型。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不同专业重新进行调整安排。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用性课程,减少传统性、基础性课程的比例;突出强调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使得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理论方面,课程设计上要降低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度,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尽可能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要。把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即一般的能力培养、专业的能力培养和高级的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分层次进行阶段性培养。在实践方面,增加课外活动的开设,如举办科技竞赛、演讲比赛、软件开发、志愿者活动等,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期望通过专业课程的调整,从基础层面上改变学校应用性偏弱的局面,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协调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为了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又必须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作用。在知识层面,不仅要教给应用型人才“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更要传授、示范“怎么做”的知识,尤其是经验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可能性知识,从而解决人才在未来岗位上适应和操作的问题,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将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把学生的知识外化为能力。根据能力的专业化程度,可将能力分为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由于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性,将要走向一线的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因此学校要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要包括大量的实用性工程课程和基础性文史课程,更要涉及一定数量的职业技术类课程,实现课程的应用性、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协调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系。

(三)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根据地方经济产业机构和人才需求来制定培养计划,摒弃传统的单一学科培养体系,重建跨学科的、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学科之间分裂分离的状态,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推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主动渗透到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多学科学习的能力。

(四)引进高技术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改革创新教师工作机制,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一方面,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评选办法,通过实施“教师到教学一线实践锻炼计划”“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等项目,多层次、多渠道引进与培养“双师型”教师,支持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向技术型教师发展;另一方面,实施“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扶持计划”,依托重点学科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一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五)推动校企合作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模式

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外,还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的多种形式,促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面向地方社会,服务地方社会。一方面,要抓紧建设校企合作教育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校企合作教育中的合作机制。目前我国并未明确规定关于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公司之间合作的政策条款,双方之间也没有可依靠的相关利益保障。据此,要顺利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就必须消除校企合作中原有的不利因素,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框架,弥补校企合作机制的缺陷。尝试通过聘请企业人才到校指导、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人才沟通与流动,真正做到校企合作教育。

三、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产学研合作,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勇于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秦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5(18):36-38.

[2]孙秋柏.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 (10):74-78.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路径应用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