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理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19叶米玲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体验

叶米玲

【摘要】本文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及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从朗读教学、说话教学(写作)和写字教学三个方面来谈一谈生活即教育思想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来源于生活,语言文字的教与学也与生活密不可分。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语文教学实践;体验

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贯彻陶行知先生的“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联系生活学习语文,学出“真语文”。

一、从生活中感悟,在朗读中诉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给我国教育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即教育”贯穿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始终,是其灵魂。笔者认为,“生活即教育”的支撑点即在于感受力和观察力。语文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意义是非常突出的。语文服务于生活,也源于生活。就语文教学中的大块——朗读教学来说,离不开“生活即教育”理论。

新课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师而言,引导孩子如何读是关键。老师应该把他们带回到生活中去,从而去找到如何朗读的感情支撑点。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这篇课文中,有一个重点词语“孤零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孤零零”的意思,但很少有同学能感同身受小熊的“孤零零”。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创设“孤零零”的情境,比如创设在学校和伙伴玩耍的情境和独自一人回家的情境,两种情境进行比较,让学生自觉体会“孤零零”。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小熊一人在荒岛时的孤独,联系生活体会词语的感情,比枯燥的解释词义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文。从生活中感悟,在朗读中诉说,投射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从生活中发现,在语言中运用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学会体验生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若能合理运用,必能事半功倍。在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先给学生创设好一个合理的情境,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这样教学口语交际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不与生活脱轨。对于第一学段的看图说话,孩子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动笔去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识字7》时,我突发奇想,让孩子们看图说话。大多数孩子都简单描述画面上的事物。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还想说,我看到了青蛙在洗澡。”我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我追问道:“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的高兴,他说:“老师,你见过荷花里的莲蓬吗?你看那个莲蓬长得多像我们洗澡的那个水龙头呀!雷雨一下,荷花里积满了水,小青蛙把荷花倒过来,不就可以快快乐乐地冲个澡了吗?”这个例子说明,最美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孩子无意地运用到了课堂上,让整个课堂富有了生活性。因为他的发言,引发了孩子们对生活一连串的美好联想,有的说小青蛙拿着荷叶当阳伞,有的说小青蛙拿着荷叶接水喝等。这才是孩子的语言,这才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这些都来自于孩子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能够自觉地将这种观察融入课堂或者说话写作中去,在这时,教师应该充当一位引导者,给孩子们搭建起桥梁,连接起生活和语文。

对中高年级而言,写作无疑是一个大块,写作更离不开生活了。比如要写状物篇,写《一棵树的四季》,教师就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学校里的有利条件,在每个季节都让学生留心去观察校园里的树,可以是教室门口的一棵,什么时候开始张芽,什么时候开始冒新叶,什么时候开始長出第一个花骨朵,什么时候开始开出第一朵花,什么时候开始落叶(组织学生将树叶制成标本,做成书签,这就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纪念),什么时候只有树干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飘摇。我想,教师可以提前打好伏笔,写出每一季的树,最后写成《一棵树的四季》,学生必定是有话可说的,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细心观察,自己观察来的,必定是最好的。

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三、从联想中顿悟,在兴趣中学字

生字教学无疑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个费劲枯燥的板块。怎样才能让生字课堂充满乐趣呢?这可能是每一个低年级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主题。其实,小学生的识字多以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为主。象形字的原型就是图画,古人用图画来记录生活,慢慢地演变成象形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象形字的学习,我们可以采取看图记字的方式。比如“鸟”字,让孩子先说一说你看到的小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孩子的亲身经历,把“鸟”字分解成撇——鸟的羽毛,横折钩——鸟的嘴巴,点——鸟的眼睛,竖折折钩——鸟的身体,横——鸟的脚。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这个字的每一个笔画,与现实中的鸟联系,孩子们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记忆深刻。再如“燕子”的“燕”,笔画比较多,也可以采取分割字形的方法,分成“燕子”的头,燕子的“翅膀”,燕子的“身体”,燕子的“尾巴”,四点底不能写成一横。再比如形声字“林”“森”,像这种典型的形声字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联想。“林”和“森”在字义上的不同导致了字形上的不同,这种知识,只要让孩子们联系下现实生活,再观看下图片,读一读儿歌,很快就能形成深刻的印象。

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也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乐趣。关注生活,将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生活即教育,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四、结语

在低年级语文教育实践中,自觉渗透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探索学生成长的轨迹,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养成教育,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孩子真正地将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思想体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对高职社会化人才培养的启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