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心扉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

2018-12-10刘志华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挫折困难

刘志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事业是否成功,人生是否幸福,祖国是否安定。文章作者通过调查及查阅资料了解到,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更是家庭的教育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心理承受能力;困难;挫折;健康幸福成长

一、引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类似的报道:一些孩子因父母的几句呵斥而离家出走;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某次考试或竞赛失利而郁郁寡欢,抑郁成疾;还有些学生因为老师或家长的批评而爆发出攻击他人或自我毁灭甚至杀害对方的行为……看到这些震撼着我们心灵的报道,究其根源,都与心理承受力有关,它告诫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却在急速下降,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

那什么是心理承受能力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所能承受某一件事情的一种能力。专家把心理承受能力定义为应对困难、从不幸中恢复过来、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进步和自我恢复的能力。

现实证明: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懦弱,缺乏坚持与勇敢面对的信念,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适应社会造成困难,甚至可能给他们成年后人格的健全发展留下隐患,给社会和谐带来问题。

而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敢于面对,乐于挑战,不骄不躁,成年后能游刃有余地立足未来的世界。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除了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世代效应”,我们的教育模式过于功利性,家庭的過度呵护、过高要求及期盼等都导致孩子承受着远远高于他们心智所能承受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此,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必须给予长期重视的问题。从小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幸福地成长则是父母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那我们该怎样开启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呢?

二、给孩子一个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有安全的港湾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重要、最基本、最关键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跟孩子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让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遇到何事不能解决而感到束手无策时都想到:不怕,我有帮助我解决问题的坚强后盾。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平时的陪伴成长与教育之中就要与孩子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让这份亲密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面对挑战时的有力支持。通过调查发现: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通常都有温暖的家庭,这是他们以后与别人建立积极关系的基石,也是获取成功的有力保障,因为安全感越强、越充分的人,就越乐于尝试冒险和挑战自我。

此外,鼓励孩子多结交能传播正能量,在困难时能给予他们支持、分担忧愁的好朋友,这也是让孩子具有安全感的有效方法。孩子的未来是要跟朋友一起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父母是不可能随时随地一辈子陪同在他们身边的,让孩子知道在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与挫折面前,除了父母,还有关心他们的人、可以值得信任的人、可以给他们建议和意见的人,他们永远拥有一个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三、给孩子终身受用的价值观,让孩子有健全的性格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它告诉我们:孩子在幼儿和小学的起始阶段便开始形成会影响到他们终身的价值观。因此,在孩子呱呱坠地之时,我们就应该带头树立榜样,用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1.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智力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现在我们的家庭主要是“6+1”家庭结构模式,受注重家庭教育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除学习是让孩子自己完成之外,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从小把每件事都帮孩子张罗办妥,孩子慢慢地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及能力培养。相反,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允许他们有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在错误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这既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防患于未然。例如,过年了,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在款待客人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帮家长一起收拾与清洗用餐后的餐具,这里的结果可能是:碗筷根本没洗干净,洗后的碗筷摆放不整齐,甚至还会打碎碟子。结果也许不尽如人意,但我们都要给孩子真诚的感谢及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找到成就感,得到被尊重及被肯定的需求,由此学会观察、反思,总结,多次训练之后,再做这件事就轻而易举了。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能独立的人是有自尊和自信的!

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面对任何困难都会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而且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坚信:“我一定能做到!”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学着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漱等,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有一次听同事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掉到井盖里的孩子,摔得耳朵里、鼻子里全是血,深度昏迷。家长懊悔地哭喊:“都怪我,天天都接他,就今天迟到了!”据同事讲,那天放学了,平时都是家长接送的这位孩子久等家长没来,就和小朋友一块儿回家,走路时光顾着说笑,没看脚底下……

虽然事出偶然,但其实也是必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状况,其实正是由于我们的家长过多包办代替造成。面对事情的发生,我们的家长首先永远是自责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有多么不够,而没想到,正是这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独立能力的残疾。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不仅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而且极易出现心理危机。

我们不反对接孩子,我们可以选择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独立行走,也可以走在孩子后面,从最初的语言提醒到渐渐地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绕过井盖、地沟……长此以往,孩子一定会在我们的目光中越走越稳,独立飞翔。

3.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一人面对社会的是是非非,判断是非是否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就与否。缺乏自主判断能力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半不相信孩子,不敢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一个能在正确是非观下做出选择的人,也会选择积极坚定的人生。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由于他们年龄小,阅历少,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转为经验。作为家长的我们要避免专制,遇到事情尽量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好适时引导,培养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判断力。

如我们经常在大街小巷里看到的乞讨者,有老人、小孩,还有年轻人,有衣衫褴褛者,也有衣冠楚楚者,那么,哪种情况我们该给予帮助,哪种情况可以置之不理?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可以选择让孩子谈自己的看法并做出选择,如遇不适,适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能坦然面对一切。“身正不怕影子斜”“心底无私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价值观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倾向,它具有定力作用,决定着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会推动孩子长远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格魅力。

四、给孩子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因此,让孩子得到适度的挫折教育,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更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里我有深刻的体会:那时我的女儿才10岁,她发展比较全面,个性也比较要强,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表现也不错,班上的老师、同学都比较喜欢她,优越感自然常伴随在她身旁。可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发现一贯笑容满面的她放学回家后总是闷闷不乐,问其原因,原来是这个学期他们的班主任对各项评比进行了改革,不再是仅仅以个人表现进行奖励,而是把班上的孩子分成N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人,选一个能干的人做组长,负責管理本小组所有成员的学习、课堂表现等,如果一天下来,小组每位成员表现都很好,放学后老师就会给予小组每人一颗红星奖励,否则,一颗都没有,到了期末的各项评优都与红星个数挂钩。可女儿这个小组偏偏遇到了三个连老师都头痛的人,毫无疑问,他们小组想获得胜利肯定是有难度的,为此,她自己连上课都没心思,整天就是想如何不让这个小组成员扣分,可一段时间下来,不仅自己成绩下降了,小组的评比也很糟糕,所以,每次面临放学前的评比,她很烦躁,但又无奈,于是把这情绪带回了家,甚至说:“我不想当组长了” “无官一身轻”……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对她说:“宝贝,你要知道,世界上的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十个手指都不一样长呢!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对每个人的要求不能一样,你作为组长,职责是要尽全力把全组同学带向良性发展的方向,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错了,然后再根据小组同学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慢慢地就能领着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要一遇到自己觉得难解决的问题就放弃或自暴自弃,那不是能干的人的做法。妈妈相信你!”听了我的话,女儿似有所悟。一段时间之后,阳光般的笑容又在她的脸上出现了,当我再问及她小组的情况时,她对我说:“妈妈,我已经想好了,我把组里另外两个能干的同学都分了工,每人去帮一个,如果实在是没有用,那我就请教老师,但现在我觉得他们都有进步,老师还经常表扬我们小组呢!”我放心了,因为我知道,女儿她已经有了应对这种困难的心理准备,而且还想到了退路。

塞涅卡曾说过:“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能力呢?让孩子走一段弯路。这段弯路也许家长会很担心,内心也会很煎熬,但对孩子来说,这会是上帝的一种恩赐,因为孩子在走弯路的过程中会无意地培养出超越常人的坚强与不屈,这会为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最为宝贵的财富。

五、及时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幸福地成长

成人的抗挫能力都是有限的,何况孩子?每个孩子的承受力都不一样,适当的挫折可以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但超过孩子所能承受的太大的挫折会在不经意之间压垮他们。当你看到孩子长时间蔫头耷脑或异常烦躁时,就表明孩子面对挫折无力解决,承受的压力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负荷,这时就特别需要家长对其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家长先了解情况,再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探寻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化解他们心理的压力。 ②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答应孩子一定会尽力帮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他们内心的畏惧,并为之努力去做。 ③给孩子阅读或讲述相关的励志故事,鼓励孩子坚强、自信,让孩子从中受到启迪,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再平坦的道路,也会有坎坷;再顺利的人生,也会有挫折。”“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令其在思想上强大起来。④带孩子或鼓励孩子从事他们喜爱的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驱散他们的压力。 ⑤密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告诉孩子:“做任何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注重过程,不要太在意所做事情最后的结果,该放弃时就及时放弃。”让孩子明白: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进行,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最后辉煌的所获。

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抗挫折的方法:

一般来说,受挫时由于受负面情绪的干扰,受挫折者的思维会与常人不一样,对所做的事情进行判断时会缺乏一定的理智,有失偏颇,而通过适度发泄,如心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法等,则可让情绪放松,让认知恢复正常。

当然,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感及自我调节的力量等都是有效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而这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长长期的坚持。

六、结语

数百年前,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成长,是一条曲折的路,它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孩子,更是考验父母的一道难题,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片蓝天,但我们必须教会他们飞翔,我们的孩子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一定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黄槟杰.哈佛大学励志公开课——努力就是为了不苟且地活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王银杰.儿童行为心理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8.

[4]张清友.打开心扉 传送真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新课程(小学版),2008(9):67.

[5]金志强.做孩子心理健康的引航者[J].中外交流,2017(46):91.

[6]张贡献.巧用智慧 开启学生心扉[J].基础教育参考,2011(24):71.

[7](韩)柳恩贞.这样做,孩子才会敞开心扉对你说[M].冯晶晶,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挫折困难
挫折是生命最特别的馈赠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寻找困难的游戏
挫折使我更坚强
选择困难症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雅阁车间歇性起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