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与学存在问题的调查及纠偏策略

2018-12-10钱宏达

化学教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教学问题

钱宏达

摘要: 非化学选修生的教育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重视,对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与学存在的教学观念、素养培养、迁移能力、实验教学和知识应用等五个方面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纠偏策略。

关键词: 非化学选修生; 教学问题; 问卷调查; 纠偏策略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90031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对学业课程选择有了更高的自主性。近年来,尤其在江苏省,鉴于其高考模式的特殊性,选修化学学科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因此,对于庞大的非化学选修生群体的化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对于这些学生的化学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为发现该类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偏策略。

1 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1.1 调查问卷设计

首先选取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初步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笔者发现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教学和学习观念、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化学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鉴于此,设计问卷见表1(下方数据为调查结果):

1.2 问卷调查实施与调查结果分析

1.2.1 问卷调查的实施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取高二年级两个选修物理生物班(以下简称物生班)、两个选修政治历史班(以下简称政史班)、一个选修物理地理班(以下簡称物地班)的学生共238人、曾经教过非化学选修班级的化学教师18人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发放238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教师问卷发放18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

1.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见上表),发现对非化学选修生的化学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对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问卷第1题和第2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非化学选修生的化学教育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心是培养选修化学学科的学生,认为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应试需求。学生问卷第1题和第2题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选修化学的原因并非是不喜欢化学,而是因为化学考试较难,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物理不好而放弃学理科(化学)。

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在对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问题上,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一定问题,非选修化学科目的学生不选化学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多数学生对化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而对他们的化学教学采取简单的记忆法和机械训练法,仅仅为应付考试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而对他们的化学教育问题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训练其科学探究能力是具有可行性的。

(2) 对非化学选修生的化学素养未能有效培养。

教师问卷第3题和第4题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化学教师在对非化学选修生的教育上采取诸如“听(默)写方程式”、“题海战术”等方法,却很少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本质,对化学知识进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学生问卷第3、4题也同样暴露出这个问题。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更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3) 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不全、迁移能力不足。

因为化学学科内容较多,如果不能建立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起来必然会觉得杂乱,无奈之下只能采取背诵记忆等方法。教师问卷第5题和第6题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网络,但是不能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不能将化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非化学选修生都认为化学知识点过多,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很多学生没有想过化学知识与所选修科目之间存在的联系,更不能将化学知识迁移应用在别的学科问题上。

由以上可看出,尽管多数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会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是学生的反馈结果却不够理想,学生的化学学习未能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而在跨学科的迁移问题上,由于教师的学科限制,他们很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向其他学科进行迁移。

(4) 化学实验教学未能得到有效开展。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第7、8题旨在调查非化学选修班的实验开设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化学选修班多数没有做过化学实验,学生化学实验都被视频实验或做实验题来代替。学生无法在化学实验中体会化学的学习乐趣,也无法在化学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非化学选修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被轻视。

(5) 化学知识缺少生活中的应用强化。

教师和学生问卷第9、10题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高中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有一定用处,教师也会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但是学生却认为所学的化学知识却并不实用,很少能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认为现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主要还是应试需要。

2 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问题纠偏策略

2.1 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观念的转化

非化学选修生化学教育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教育观念,受高考模式影响,无论是非化学选修班的化学教师还是学生,对待包括化学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视作“副课”,因为这些科目对高考成绩无影响,所以不愿意在其中投入时间和精力。

要提高非化学选修生化学学习积极性,首先在考试制度上需要进行改革。如《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北京市高考方案变成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为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该方案可以突破文理限制,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除此以外,现行的浙江、上海的高考方案也与此类似,同样值得其他各省借鉴。这种选考自由的高考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化学,而不会因为某些客观因素(如其他理科科目不好)放弃化学。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