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肃府遗珍

2018-12-04杨文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杨文玉

摘 要: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1986年出土于白衣寺塔刹内,由铜丝、珍珠、珊瑚穿缀而成,是现存明代头饰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章基于此,首先对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的来源做了简介,然后从用料珍贵、造型独特、做工精细三个角度分析了头饰的特点,最后从白衣寺塔和多子、富贵的寓意等出发,深入探讨了头饰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头饰是古代女性首饰中的一种,插戴于发上,具有美化发饰、象征身份等多重作用。古代妇女,无论是宫廷妃嫔、朝廷命妇,亦或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均有插戴头饰的习俗。明代是我国头饰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存下来的文献资料以及实物数量众多,为我们了解古人的审美与习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存明代头饰中,纹样有花卉草丛、祥禽瑞兽、楼阁神佛、吉祥文字等多种,其中花卉图案最为常见,如芍药花、菊花、牡丹花等。本文研究的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并不多见,其出土于白衣寺塔的天宫,为肃王府的遗珍,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我们了解明代头饰图案多样性与民间习俗文化的重要文物资料。

1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简介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出土于甘肃省兰州市白衣寺塔的天宫内,是明代肃王府遗留下来的珍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了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将子嗣分封到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册封诸皇子为王诏》,一次性封了秦、晋、燕等十王。明代的首任肅王为朱元璋的十四子朱楧,其最早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为肃王,驻平凉,建文年间迁兰州。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为肃王妃熊氏崇祯五年(1632)施于白衣寺庙,此时的肃王为朱识鋐。朱识鋐天启元年袭封肃王,直至崇祯十六年(1643)死于农民战争,是明朝最后一代肃王。1986年,兰州市博物馆对院内的白衣寺进行保护性维修时,在塔刹内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明清文物,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就是此批出土文物中的一件,与之同时期出土的尚有镂空金莲玉雕送子观音银簪、金镶宝珠玉鱼篮观音挑心,均为肃王妃熊氏在寺塔建成后的一年施与寺庙的。

2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的特点

2.1 用料珍贵

现存明代头饰众多,既有宫廷用品,也有民间头饰。根据头饰佩戴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头饰在纹饰纹样以及材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思想在头饰领域的反映。宫廷头饰以金银材质居多,特别是皇后等地位尊崇的后妃更是如此。如明神宗的孝端皇后墓葬出土的44件簪钗中,金质的占了38件。肃王府为明代亲王府,地位尊崇。白衣寺塔出土的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为末代肃王嫡妻熊氏的首饰,尽管没有采用金银材质,但用料同样非常珍贵。该头饰由铜丝、珍珠、珊瑚穿缀而成。铜丝虽然是寻常物件,但大量的珍珠、珊瑚则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特别是红珊瑚,在古代与黄金同价,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这件首饰工艺品共重8.9克,可见其价值不菲,彰显了王室的富贵。

2.2 造型独特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由铜丝、珍珠、珊瑚穿缀而成,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铜质簪托的尾部连接一根丝线,其上面珍珠串成石榴花状,洁白的珍珠夹杂着鲜红的珊瑚;中间偏上部分则是两个石榴,左右两个石榴上各有一片叶子,呈八字形分布,将石榴笼罩在叶子中,巧妙地展现出了石榴结果的姿态;下面的穿缀则为六瓣花饰一朵,共有长坠六缕,具有灵动飘逸的特点,插戴在头上走起路来,顾盼生姿。总体而言,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的纹样是石榴开花结果时的样子,既有石榴花朵、石榴叶子,更有石榴果实,将石榴的主要特点均巧妙地呈现了出来,不仅如此,下面飘动的六缕长坠更平添了韵味。

2.3 做工精细

该头饰为王府头饰,在做工上自然有别于一般的民间头饰,具有做工精细的特点。最为典型的便是头饰由数百颗珍珠串联而成,匠人需要以铜线为依托,将大量的珍珠按照石榴花、石榴叶、石榴的形状进行编织。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头饰的美观,还采用了颜色艳丽的红珊瑚。数量相对较少的红珊瑚点缀在白珍珠中,产生了奇妙的颜色反差,增强了头饰的艺术性。

3 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的文化背景

3.1 白衣寺塔

在现存明代皇室头饰中,石榴花并非常见的图案,像白衣寺塔出土的如此精美的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更属仅见。究其根源,这和白衣寺塔的地位与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白衣寺塔位于白衣寺庙内,该庙系明代肃王家庙,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塔为实心砖塔,高约30米,塔基呈错牙式方形,塔身下部呈覆钵状,塔身上半部为八角形锥体。而根据同批出土文物镂空金莲玉雕送子观音银簪簪柄上的刻文可知,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乃“崇祯五年捌月初拾日肃王妃熊氏施”。白衣寺庙为王府家庙,具有祭祖、祈福、消灾等作用,而在封建时期,求子是祈福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皇室宗亲而言,多子不仅是传宗接代的需求,更有着浓厚的政治寓意。白衣寺塔供奉的神祇为白衣大士观世音,寺内原本绘有白衣大士像。白衣观音是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之一,身着白衣,法相庄严且神情和善,是善男信女最常叩拜的神祇形象之一。观音在传统民间信仰中具有“送子”的作用,民间妇人不孕或孕中求子,多会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可见白衣寺庙兴建之初便有求子的意思,而石榴因其子多,在民间素有多子的寓意,与观音庙修建的目的吻合。

3.2 多子

石榴在民间有多子多福的寓意,这主要得益于石榴自身的生态学特点。石榴果实密集,且皮内百籽同房,颜色晶莹可爱,深受文人雅士与民间百姓的喜爱。石榴自西汉年间从西域传入我国以来,已有两千余年的种植历史,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翰墨文章不计其数,从西晋时期潘岳《安石榴赋》中的“榴者,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商秋受气,收华敛实,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到唐代无名氏《石榴歌》中的“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均凸显了石榴多子的特点。受此影响,民间多将石榴作为求子的佳物,不少地方在新婚夫妇洞房前悬挂两个大石榴,寄寓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意愿。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中上部位有两颗石榴,并以两片翠叶点缀,正是王妃求子心理的反映,而石榴以若干珍珠串联编织而成,与石榴多子的特点也极为类似。将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施与白衣寺塔,正与白衣寺塔求子的意图相吻合。

3.3 富贵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同的花卉因其生活环境、成长季节、姿态颜色的不同,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是雍容华贵的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有品性高洁的赞赏,石榴花在传统语境下,则有富贵吉祥的寓意。石榴花颜色艳丽,尤其是农历五月时,石榴花盛开,鲜红灿烂,极为夺目。韩愈因而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白居易更盛赞:“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五月在民间也多被称为“榴月”,可见石榴花的影响深远。石榴花花开红艳,颜色如火,而红色正是中国古代的吉祥色,代表着事业高升、生活美满。因此,石榴花纹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极为广泛。举例而言,古代女性的裙装多被称为石榴裙,石榴裙甚至成为美妙女性的代名词,这和女性穿裙多为石榴红色有关。至于民间中秋佳节将石榴作为佳果祭品,老人过寿以石榴作为长寿的象征均是民间石榴文化的体现。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为肃王妃熊氏所赠,肃王为皇室宗亲,身份尊贵,以石榴花作为纹样自然有富贵之意。

在中国古代灿若繁星的头饰纹样中,石榴花纹样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石榴自西汉年间传入我国以来,便深受民间的喜爱,并形成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如富贵吉祥、多子多福等。甘肃兰州白衣寺塔出土的明石榴花珍珠串珠头饰是明代末代肃王王妃熊氏施与白衣寺塔之物,与镂空金莲玉雕送子观音银簪、金镶宝珠玉鱼篮观音挑心寄一樣都寄寓着求子的意愿。该头饰由铜丝、珍珠、珊瑚穿缀而成。珍珠为主要材料,红珊瑚点缀其间,做功精致美观,且文化内涵深厚,是研究明代头饰乃至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要文物。

参考文献

[1]陈兴佳.石榴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2]郑昕.中国和西班牙的石榴文化[J].安徽文学,2017(9):114-116.

[3]时梦楚.明代女子簪钗的式样与纹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4]王文元.兰州白衣寺塔:明代珍宝大发现[J].东方收藏,2014(2):104-107.

[5]郝兆祥,褚衍超,李峰,等.石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C]//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第一届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文化内涵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