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中MGMT蛋白表达缺失的意义及预后分析

2018-11-28徐新建岳泓旭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化剂肌无力组织学

李 飞,宋 媛,申 远,何 明,徐新建,岳泓旭

MGMT即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避免烷化剂致DNA突变、癌变作用的DNA损伤修复蛋白酶[1-2]。胸腺上皮肿瘤(TET)是一种原发于前纵隔的潜在恶性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50%[3]。根据2015年WH0最新出版的TET组织学分类[4]中将其分为:A型、非典型A型、AB型、B1-3型、胸腺癌和混合型胸腺癌。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是TET中恶性度最高的两类,临床上归为侵袭性TET,在组织学或是生物学行为上十分类似,本研究拟通过对MGMT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进而评估蛋白表达缺失与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术后生存状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5年1月以前纵隔肿物就诊并行手术切除的TET患者48例,共取得蜡块60例,按照TET的2015年WHO组织学分类分为:B3型胸腺瘤组20例,胸腺癌组28例,瘤旁组织组12例。48例肿瘤组织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60.2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5例。纳入标准:术前均由胸部增强CT确诊为前纵隔肿物且行根治性手术(胸腺肿物+前纵隔脂肪组织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B3型胸腺瘤或胸腺癌;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增生等良性疾病、TET中非B3型和非胸腺癌的组织学分型。按照Masaoka临床分期分为:B3型胸腺瘤组中Ⅰ/Ⅱ期12例,Ⅲ/Ⅳ期8例;胸腺癌组中Ⅰ/Ⅱ期13例,Ⅲ/Ⅳ期15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研究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蛋白表达情况,兔抗人MGMT 单克隆抗体购于abcam公司,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MGMT抗体为细胞核和浆着色,在镜下细胞核、浆棕染并且明显强于背景者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判定: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细胞,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5],阳性细胞百分率分为0~4分:阳性细胞<5%为0分,阳性细胞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将染色强度分为0~4分:无染色0分,弱染色(淡黄色)1分,中等染色(棕黄色)2分,强染色(棕褐色) 3分。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的乘积进行评分,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将阴性与弱阳性视为阴性表达即表达缺失,阳性与强阳性视为阳性表达。

2 结果

2.1MGMT蛋白在B3型胸腺瘤、胸腺癌和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组织中细胞质和细胞核呈淡染色,部分区域染色不明显;瘤旁组织切片可见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明显棕染。见图1。B3型胸腺瘤组的染色强度为(1.03±0.21)分;胸腺癌组的染色强度为(0.73±0.33)分;瘤旁组织组的染色强度为(1.93±0.37)分。B3型胸腺瘤组发生MGMT蛋白表达缺失的比例为35.0%(7/20);胸腺癌组发生MGMT蛋白表达缺失的比例为78.6%(22/28),瘤旁组织组未见MGMT蛋白表达缺失0.0%(0/12)。胸腺癌组MGMT蛋白表达缺失高于瘤旁组织组及B3型胸腺瘤组(χ2=25.004、9.261,P=0.001、0.003),B3型胸腺瘤组MGMT蛋白表达缺失高于瘤旁组织组(χ2=14.735,P=0.008)。

2.2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其他临床参数关系 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相关性(P>0.05);与Masaoka分期有关,且B3型胸腺瘤组和胸腺癌组中Ⅰ/Ⅱ期的MGMT蛋白表达缺失少于II/IV期(χ2=17.244,P=0.001)。见表1。

2.3总体生存率 MGMT蛋白表达缺失的胸腺瘤和胸腺癌的5年生存率(15/28,53.6%)低于MGMT蛋白表达正常者(15/2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见图2。Masaoka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11/25,44.0%)低于Ⅰ/Ⅱ期的患者(17/23,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4,P=0.001)。见图3。

表1 MGMT蛋白在B3型胸腺瘤、胸腺癌中表达缺失与临床参数关系[例(%)]

图2MGMT蛋白表达缺失情况与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预后的关系

图3不同分期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MGMT蛋白表达缺失情况与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形态学相近,多表现为浸润性生长,侵犯包膜后可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影响预后[6-8]。肿瘤标记物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但目前缺少一种评估TET预后的标记物。MGMT是一类DNA损伤修复蛋白,直接作用于DNA的反转录途径,将O6-甲基鸟嘌呤的烷化剂基团转移到自身的半胱氨酸残基活性位点上,促进损伤的鸟嘌呤复原。烷化剂是一类致癌物质,MGMT蛋白表达可阻止其对人体的致癌作用,但该蛋白出现表达缺失后,正常细胞会出现生长失控导致恶变,反之,如该蛋白出现表达,则可抑制细胞凋亡[9]。MGMT蛋白大大降低了烷化剂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临床采用含烷化剂类方案治疗侵袭性TET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未对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进行随访是不足之处。[10-12]

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鉴别主要通过组织学检查:B3型胸腺瘤主要由胸腺上皮细胞组成,淋巴细胞成分很少,瘤细胞呈轻中度异型性,该类肿瘤较少出现瘤内出血或液化坏死等镜下表现。胸腺癌通常分为11个病理亚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TET的15%~20%[4, 13],组织学上已失去原有的胸腺的正常结构,以肿瘤细胞占据病变主体。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胸腺癌组MGMT蛋白表达缺失比例显著高于B3型胸腺瘤组,Masaoka分期Ⅲ/Ⅳ期MGMT蛋白缺失比例高于Ⅰ/Ⅱ期,与既往文献基本一致,提示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TET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14]。因此,免疫组化可作为组织学的补充检查手段,更好地区分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重症肌无力是TET最常见的副瘤综合征[15],本研究结果显示,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不伴重症肌无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文献一致[16-18]。Hoffacker等[16]报道,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是T淋巴细胞异常所致,MGMT蛋白功能与T淋巴细胞无明显相关,因此MGMT蛋白表达缺失与是否伴随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既往文献报道,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为80%左右[19],胸腺癌5年生存率为35%~70%[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B3型胸腺瘤组生存率高于胸腺癌组,基本与文献一致。目前国内较少有文献报道通过MGMT蛋白表达状态比较侵袭性TET的预后,本研究提示,MGMT蛋白表达缺失的病例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正常病例。由此推断,MGMT蛋白或许能成作为评估侵袭性TET预后的新标记物。

综上所述,MGMT蛋白是一种有效区分的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标记物,是病理组织学的补充检查手段,其表达缺失提示侵袭性TET预后不佳。

猜你喜欢

化剂肌无力组织学
钠盐微胶囊制备及其阻化性能研究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煤炭自燃阻化剂的试验研究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煤自燃新型阻化剂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