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研究综述

2018-11-26王咏梅

商情 2018年4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王咏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媒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界形成了教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的关系、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互联网等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研究等视角。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选择了2007以来的四十篇文章进行分析,解读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现状,并尝试对本问题的深入研究进行一些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视角

综观既有研究成果,学者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视角集中在了以下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一般以分析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的关系作为文章的起始问题,界定教学话语和教材话语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如李德芝、李薇指出教材话语是知识结构体系的概念化、系统化和抽象化的书面语言集合体;教学话语是通过教师对教材话语的加工和处理,把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为大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可的教学结构体系。温美平、孔晨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话语必须具备可接受性、真实性、正确性的特点。教材话语发挥着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功能,具备“官方化”“文件化”、理论化、现实性的特点。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在本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可是在功能和特点上存在差异,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话语和教材话语的转换工作,根据教学目的和大学生对象的特点,创设具体的话语语境,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话语进行加工和衍生,创造性地构造教学话语,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领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基本形成的共识是,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是两种话语表达体系,在功能和特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相同的,不过为了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有必要把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在此间题上学者大体形成了以下观点:一是认为从宏观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话语体系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多样性的话语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不相适应,如常翠的《当前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存在问题及创新思路》;二是认为拘泥于教材话语,文本话语太强。有研究认为教学话语与教材话语存在着差异,教材话语是蓝本,教师的作用是把理论性、深刻性、思想性的教材话语风格转化为大学生所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也有研究认为文本话语范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话语范式的弊端,具体体现在“教师强势话语地位造成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由知识中心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单一化、强调思想统一性造成学生创新性思维缺失”;三是认为教学话语滞后,缺乏时代性。带有一定历史感的教材话语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有些教师不能应对这种变化,不能更多地运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话语,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下降;四是认为教学话语脱离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00后”也步人了大学校园,有些教师的教学话语脱离了年轻人的生活实际,造成了话语的障碍甚至是鸿沟,自然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体现;五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迎合学生。赵中源、陈倩认为,“迎合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误区,“导致课堂教学的娱乐化、随意化、自我化和柔情化,其直接结果是高校思政课的形式化和庸俗化。”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路径。在此问题上学者大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文本话语、使用时代话语、生活话语及平等话语。陈杰建议要大量采用时代话语、适当借用网络话语、熟练运用生活话语、尽量活用情感话语、坚持使用平等话语。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要在学科话语、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语境方面进行创新,具体的办法是面向当下的生活世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话语资源、构建对话式话语范式。三是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的角度,认为应该使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具体方法就是从单主体向双主体转化、固化形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化、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化。四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路径,認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语言素养,锤炼语言能力,塑造语言艺术,从而有效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建立师生“双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在上述研究成果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新的取向,即很多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关照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向“生活化”方向转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密切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融入并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必须深深根植于大学生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深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与大学生“生活世界”真正地链接;把教学话语创新的视野渗透、拓展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活。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构的意义、原则及要处理的关系等。这类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这一宏观的视角来进行,李学勇认为,构建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体系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为它有利于教师学者形象塑造、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建构的基本结构包括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质量;建构的原则要从情、理、物、据、信、度、趣、势等方面进行,并要处理好话语的规范性与通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导向性与学生适应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葛辉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构要明确一些基本问题,即怎样阐释课程的内容逻辑、回应中国的时代问题、磨炼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实现对中国实践的理论认同、对中国道路的政治认同和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其实现路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该讲学术话语、时代话语和人本话语。谢玉进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话语,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以社会存在的变化为基本语境,由统治阶级从自身根本利益的需要出发,指向调和社会矛盾而进行思想生产与分配的过程,这样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才能避免西方话语概念、话语架构分散人们透析话语实质的注意力,掉人话语建构的抽象化、空洞化;其具体的建构途径是教学话语要反映中国现实、贴近学生需要、直面社会矛盾和融入话语生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5.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张俊红首先剖析了“互联网+”时代使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权力受到了冲击,作者给出的解决路径是转换教学话语方式、拓宽教学话语的领域,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性话语能力和素质,作者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实现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和心灵的沟通,通过网络第二课堂的建设逐渐适应当代大学生网络话语,加强融通的可能性。曾竞认为网络流行语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交集和契合点,因为二者有着共同的社会基础,并都以青年学生为共向主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加强师生的“身份认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杨静娴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重塑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因为网络打破了师生间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学生们彰显了自我,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更应该突出政治性、展现艺术性、重视有效性,为体现上述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生活,对网络上的通俗话语有理性地、有甄别地来采用,通过平等的对话,话语与时俱进,说“新”话,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生命力。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研究的评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学界对它的研究也体现着时代的变化,本文在此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对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

1.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从目前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看,所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视角,有宏观的视角,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建构,有微观的视角,如应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有理论研究的视角,也有实践研究的视角。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问题的探索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看到了存在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是较有“问题意识”的。三是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策略,这是目前研究成果中数量最多的,也是在教学话语应用层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理论研究的力度不够,研究还是表层的,虽然教学话语更倾向于实践话语的层面,但也要相应地进行理论研究,才能提升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转译能力,在目前所看到的研究成果中,基本上还是论文成果,没有看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理论研究的专著。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问题的研究还只是现象分析,缺乏原因分析。现有的研究基本上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但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没有探讨到更深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三是现有研究中的部分文章内容差异不大,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不多,这说明目前的研究还局限于较小领域的微观研究,没有从教学话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人手进行研究,还未形成系统的研究局面。

3.对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一是加强话语分析理论方面的研究。這需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并吸取语言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联合研究,避免目前研究的各自为战状态。二是加强沟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把教材话语进行转译的过程,各高校一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合作,有相互切磋的机制,能更好地加深对教材话语的理解程度和水平,有助于教学话语实践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强优秀作品的推介机制研究。前文提到,有些学者已经在探讨互联网、自媒体、新媒体等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那么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好地对精彩的教学话语作品进行推介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能利用好多种媒体平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实践水平提升的要求。四是加强话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机制研究。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看似有些远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研究本身,且话语表达习惯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如能加强实践操作训练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话语的效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传输的载体和桥梁,是师生间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研究会出现更多的视角,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和认同。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