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2018-11-20王素芹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王素芹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深刻和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思维境界,从而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索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教学;优化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引言:

课堂的高质量提问,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毕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重要的多”.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不但可以为小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还可以确保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持久性与系统性。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这一板块虽然也引起了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认知上的偏差,导致问题设计方面出现无效与虚浮的现象:①问题设计偏离教学内容;②问题设计与实际水平不符;③问题设计流于形式;④问题设计毫无思维挑战性.此外,由于无法挣脱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习题设计都是以理解与巩固数学知识为目标的,鉴于此类实际情况,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死记硬背,活学活用的时候非常少,这样的学习模式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与发展。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优化措施

2.1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图标、文字和符号是主要教学内容,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问题激活课堂,引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积极参与思维活动,训练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需参加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合理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主动动手操作,通过个人感受真正获得心理体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2有的放矢,精确把握问题脉搏

教师在提问之前,应当充分预设学生学习情况,思考应对措施,避免出现尴尬情况。指向性明确是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每一问题都应该有的放矢,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达成某一学习目标。那种似是而非、华而不实的问题,不应当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具有导入新课、启发新知、回顾旧知、促进思考、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时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决定。以导入新课教学为例,在除数一节课堂导入阶段,为学生播放松鼠妈妈给小松鼠分松果的图片之后,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思考可以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明确了除法这一关键信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向除法、除数等方面内容靠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可顺利导入新知。

2.3设计发散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容易出现思维定势的问题。在解答题目时,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最后就是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设计发散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譬如,笔者用“苹果数量是桃子数量的2/3”这种题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思考:(1)桃子数量是苹果数量的多少,(2)桃子数量比苹果数量多几分之几(3)苹果数量为50,桃子数量为多少?通过创设发散式问题,学生能够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全面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严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加强对学生、教材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从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入手,才能够真正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2.4结合教学任务,丰富问题探究形式

问题的设置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无论是对于旧知识还是对于新问题,都是要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开展有效的数学提问教学,就需要学生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为学生创设已经的情景,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不断锻炼自身的探究问题的素养,提高自身的思考应用能力。创设情景问题教学,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内容,能有效的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5设计开放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手段,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思想跑神现象,利用问题可让他们将注意力转回到学习中。为进一步增强问题激活课堂的效果,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为小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6问题设计体现互逆性,开阔学生思维空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与相互联系的,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是对传统思维模式束缚的有力突破.数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互逆型问题設计,从反方向去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养成正反向认识、理解与运用新知识的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能力.由于小学生已经习惯遵循逻辑思考问题,对于逆向思维的到来有可能会产生混淆与认知障碍,对此,教师应当予以重视,进行问题设计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与实践.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思考的有效性,影响着高校数学课堂的构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习数学课程中问题的设计,只有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 (05)

[2]宋妮.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 (52)

[3]郭秀英.小学数学课件设计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J].科普童话.2018 (15)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