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诊断实验D—Dimer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11-20贾福苏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贾福苏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诊断实验D-Dimer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肿瘤患者593例,均接受D-Dimer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呼吸系统组、消化系统组的D-Dimer水平均高于生殖系统组与骨肿瘤组(P<0.01),消化系统组与呼吸系统组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的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表明,D-Dimer在手术前大部分保持在正常水平,手术后D-Dimer变化趋势明显升高,5~6 d达到高峰。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康复,D-Dimer逐渐趋于正常。结论:体外诊断实验D-Dimer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恶性肿瘤;手术治疗;D-Dimer;动态监测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再经纤维活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由于γ链的交联,产生由γ链相连的两个D片段,即D-Dimer。它可作为诊断体内高凝状态和活动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1],对肿瘤患者手术前后D-Dimer的监测能为判断患者机体此时是否处于高凝状态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高凝状态,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血栓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本研究对肿瘤患者手术前后D-Dimer实验的数据对比,发现动态监测D-Dimer变化更具有实际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8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593例,男328例,女265例,年龄30~ 82岁,平均(57.5±15.8)岁。消化系统组包括直肠癌、结肠癌、食管癌239例,呼吸系统组57例,生殖系统组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107例,骨肿瘤、骨癌190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除外,其他身体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史,血栓、出血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发生,以前从未使用影响凝血及止血的药物。

标本采集与方法:术前24 h内保持正常饭食,禁食12 h内空腹静脉采血,标本于2h内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进行检测。

仪器与试剂:仪器设备使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 5100)全自动血凝仪器,试剂采用与该仪器相匹配的西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D-Dimer测定试剂及配套的仪器校准品和质控品,D-Dimer参考范围在0.00~ 0.50 mg/L。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分析,D-Dimer数据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重复检测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系统组间比较:呼吸系统组、消化系统组的D-Dimer水平均高于生殖系统组与骨系统组(P<0.01),消化系统组与呼吸系统组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系统组与骨肿瘤系统组的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性别结果比较:对消化、呼吸、生殖和骨肿瘤系统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用Mann-WhitneyU检验,多组比较用Kmskul-Wallis检验。男性组和女性组的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D-Dimer水平变化在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趋势形式:由于D-Dimer数据点分析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选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D-Dimer为手术治疗前后变化趋势,术前D-Dimer数据趋于正常,术后由于获取标本、采集由临床医生送检,有术后ld、2 d……7 d不等,未做过多数据统计分析,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0 d的D-Dimer监测水平趋于正常,见图1。

讨论

1865年Trousseuu首次提出将肿瘤描述为一种血栓性疾病,认为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着异常的凝血状态,已被接受[2]。血栓形成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3]。Csco和NccN指南均推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預防性抗凝治疗,鼓励对所有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进行风险评估[4)。

对某些良性肿瘤患者使用抗凝剂可延迟凝血时间,临床医生依据实验室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使用肝素类药物常依赖于实验室监测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FXa活性监测。此外,还可以使用D-Dimer来评价抗凝治疗的有效性。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手术治疗时最佳选择途径之一。选择手术治疗肿瘤本身就易造成出血、凝血功能紊乱,加剧血栓风险,术后肺血栓等并发症时有发生[5]。由于长期卧床等使血液黏稠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静脉血流缓慢瘀滞,与肿瘤相关的血栓类并发症时有发生,监测D-Dimer对血栓类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6、7]。

总之,D-Dimer作为监测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监测手术前后D-Dimer水平变化,对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病情转归以及预防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瑜,杨宁蓉,王锋,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2):165-167.

[2] 陈明,林仲秋,陈勋.联用CA125和D-二聚体检测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8):475-477.

[3] Pruemer J. Prevalnenc,e,Cause, and impactof 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J]. Am J Health.systpharm,2005,62(22):4-6.

[4] 马军.肿瘤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治疗进展[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5]李超强,朱凯欣.冠心病与血凝因素及炎性反应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4):342-343.

[6]李达,何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6):596-597.

[7]赵小军,魏娟,王建云.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15,25(36):58-63.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