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目标的有效学生活动设计

2018-11-19张琳玲

关键词:学生活动学习目标

张琳玲

摘 要:教师是否基于学习目标,能否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好进行活动设计,是学生活动设计的关键。学生活动的设计,能否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衡量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标准。因此,我们要研究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设计,努力探寻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目标;有效;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52-2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的理念持续更新。近几年,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教学设计也更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学生活动,它的核心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目的。那么,就一堂课而言,即应基于学习目标进行有效学生活动的设计,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学习活動中享受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乃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笔者首先确定了本课的两个学习目标:一是领会文本的白描手法,二是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基于这两个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学生活动。

一、增删替换,在比较中领会白描手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不加渲染修饰,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手法,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到作者看到的雪景,然后通过三组比较,一步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会白描手法。

1.删改字词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文:雾凇沆砀,天、云、山、水皆白。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与”这一连词,把“天云山水”连在一起,写出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若用顿号,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没有了浑然一体的意境。“上下”的使用使意境更加开阔。“一”是“全”的意思,更强调一个整体。原文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和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

2.替换量词

原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这一组比较,旨在让学生通过量词的变化,关注到作者描绘的主体是“影子”,因此只是勾勒出西湖雪夜所见物体的模糊轮廓,并且突出了景物的渺小。“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是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部传达了出来,真是绝妙。

3.增加词句

原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文:湖上影子,惟如虹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若星缀于长河,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三组比较是在前两组的基础上,更直观地引导学生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简练朴素,不加任何渲染修饰。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描写越华丽越好,进而引导学生回到本课的题目“湖心亭看雪”,作者用了“看”,而不是“赏”,这与白描手法都是相吻合的。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有比较才有鉴别,语言运用的好坏在比较中能得到最直观的展现。通过这三组比较,学生对白描手法有了比较直观、明确的认识,有效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化文为诗,在互通中加深文字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感受,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1.在“”上填上内容,尽量体现人物形象。(可以自己补充)

看雪(时间)看雪(人数)

看雪(交通)看雪(装备)

看雪(天气)看雪(氛围)

看雪()……

学生在阅读一二小节的基础上,选择文中词语或短语,另补充修饰语,尽量体现人物形象。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独往看雪、更定看雪、声俱绝看雪、挐舟看雪、拥毳衣看雪、大雪三日看雪……

2.根据以上内容,借用《江雪》中的一些字词,化文为诗。

江雪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绝,

万径人踪灭。灭。

孤舟蓑笠翁, 孤翁,

独钓寒江雪。 独雪。

学生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很快有了一首首精彩的仿作新诗。通过仿写,化文为诗,在诗文互通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更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为达成“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学习目标做好了准备。

三、解读“痴”心,领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作者趁夜“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却偶遇已在那里赏雪的金陵人,金陵人“大喜”,邀请张岱同饮,张岱难却盛情,“强饮三大白而别”,这些文字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深意?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1.金陵人和作者张岱是同一类人吗?

通过之前的活动,学生已经能够发现,这样的张岱,可以用文中的“痴”字概括。这是文中舟子的话,舟子“喃喃”,他在自言自语,他是不理解张岱的。同时,舟子还将金陵人和作者看作了一类人,他们真的是一类人吗?学生在结合第四小节的基础上比较金陵人和作者张岱的不同后会发现:

金陵人是二人结伴同行,带了酒,又拉张岱同饮,可见其旷达豪放,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而张岱是“独往”,在宁静自然中感受别样人生。张岱又是“强饮”,“拉”似乎又是被迫的……张岱不喜、不语,他的态度、举止,只是静静地观赏、体味。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都是别人,大喜的是客人,喃喃自语的是船夫。他,始终是淡然的。

2.延伸助读,理解作者的故国之思。

【资料助读】

(一)

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二)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学生从资料中关注到一些信息:“明亡后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是思念故国的愁绪。

学生恍然大悟,在字里行间找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作者写这篇游记是崇祯五年(1632年),已是清朝,但他提笔写下第一句时,心中涌起故国之思。“金陵”是其故国都城。偶遇金陵人,让他忆起了故国。历经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巨变的张岱,由富贵公子成为了亡国之臣,他如司马迁一样忍辱负重。他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杭州西湖度过,明亡后,他又两次来到西湖,但此时的西湖已不复昔日的光景,他只能在梦中回忆。这梦,是追忆,是留恋,也是他挥之不去的感伤……

在上述学习活动的设计时,笔者始终思考的是这个活动能否帮助完成学习目标,或者达到某个目标的某一层次。这就是目标意识,是教师在开展语文活动时必须强化的意识,教师应让每一个学习活动目标的达成服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体现和追求语文学科的要求和目的。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学习目标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教科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功能分析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