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中幼儿运动知觉能力的培养

2018-11-14姚芳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幼儿教学体育游戏培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改变,幼儿教育主要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形式,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不仅是思维上还是身体上都表现得很活跃,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学生运动知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增强幼儿的体质,构建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做好学生的运动知觉能力培养。本文主要从幼儿阶段的体育游戏教学入手,探讨了培养幼儿运动知觉能力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实现幼儿身体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教学;运动知觉;培养

当前教学形式是以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主,其中幼儿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的,体育教学为了适应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才能做好组织,体育游戏不能只是以简单的肌肉动作来作为主要教学设计内容,而是要做好孩子们的运动知觉能力培养。运动知觉指的是人脑对运动物体在空间上位移所起到的反映,只有形成优秀的运动知觉,才能更好地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 运动空间距离知觉

在体育心理学中,运动空间距离知觉有着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明确运动客体之间所存在的空间距离下,自身能够做出的动作运动间隔,运动距离知觉的提升,能够促进幼儿视觉、听觉和肌肉运动器官的灵活运用,主动感知本体感觉器的动觉,摈弃给准确的观察到身体所处的位置。

教学设计:遵循这一关系,课流程:讲解、示范→探索跳瓶子→向下跳:定点跳伞。多媒体播放运动内容,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谁告诉刚才在片段里哥哥姐姐们都做了那些动作?”幼儿示范(围大圈示范幼儿站于圆圈中)→教师示范、讲解:预备—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可弹动一次;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跳出;落地—屈腿全蹲。用形象1-2-3、立—定—跳—远数、字代表动作技术分解步骤。游戏设计:“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你们平时做操的瓶子,大家尝试用刚才学过的本领去进行练习。”巡回引导幼儿摆放不同位置的瓶子进行练习,重点引导由(近—远)调节摆放及幼儿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及动作连贯性。(鼓励胆小幼儿能跳出第一步)从30cm高的台阶往下跳到定点的圆圈中,跳到圆圈的幼儿进行奖品奖励,鼓励胆小幼儿。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落地缓冲后的屈腿全蹲,通过反复练习,幼儿能够获得不同的感知经验,提高了运动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二、 运动空间知觉

运动空间大小知觉具有一定的恒长性,这一教育开展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周围可能发生的事物,通过知觉及时地做出正确动作反应,“近大远小”属于一种透视现象,人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常常会受到距离远近的影响,但是规定的距离内,知觉判断运动物象的大小,一直都保持在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不会受到运动物体的大小、远近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大小空间知觉恒常性。

教学设计:引导幼儿看目标投掷,教师告诉幼儿说:“绳子上挂着许多张这嘴巴的小动物,它们肚子饿了,请小朋友们用点心(塑料球)去喂它们吧,看谁能站在桌边(投掷线)给小动物喂食。”幼儿自由给小动物喂食。练习5~8分钟后,让幼儿集中站在别人碰不到的地方,教师讲解、示范动作:一只手持点心,手臂弯曲举在肩上,两腿分开用力向前投。同时增加游戏难度,鼓励幼儿用左右手交替练习投准,比比谁喂的动物多。

三、 时间节奏的感知练习

一般情况下速度都是由时间来表示的,这在今后的物理、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幼儿的观念里没有概念教学,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节奏性的数数来衡量时间,那么如何帮助幼儿了解运动速度的衡量方式,就需要游戏的设计,尽可能地让幼儿在匀速的数数声中来锻炼自己的时间节奏感知,了解速度的快慢。时间节奏游戏要帮助幼儿通过身动作学会接收节奏反馈,提高幼儿的大脑中枢神经对运动节奏的感知能力。

教学设计: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站成两列横队,边念儿歌《都是听话的好朋友》边做热身操,活动全身,主要活动下肢及脚踝部分。(边原地踏步走边做双手举过头顶拍手、胸前拍手、左拍手、右拍手、弯腰拍手的动作)。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相距15米左右,在起点处放置若干根百变条作“小树”,2套绳梯相距1米,平行摆放于地面作“小河”,在终点处旋转一些塑料筐作“土坑”。将幼儿分为两组,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幼儿合作,两人抬着“小树”走过“小河”,来到终点,完成种树的动作后原路返回起点。再由每组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看哪两名幼儿配合得好,走得又稳又快。

四、 主体方向性的感知练习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方向感知问题,比如:在向球滚动的方向跑动进行接球动作时,常常会把球的运行速度判断得比实际运行速度要快,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接球,又会把实际球速误判为更慢,在紧闭双眼转圈后会很难走直线,出现方向误差。人们在进行运动方向的空間特性感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主体的影响,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中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来改变幼儿的知觉误差。

教学设计:听音乐做准备活动,引出课题,并让幼儿自由抛、接沙包激发兴趣。头顶沙包快速走:将沙包放在头顶,保持平衡快速行走,不让沙包掉下来;双膝夹包跳:双膝将包夹住,匀速跳跃行走,中途掉包要夹包重新开始;双脚夹、抛沙包:双脚用力将沙包夹住,然后跳起将沙包抛出;后抛沙包: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抛沙包练习,两个抛两个接。通过头顶沙包快速走,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通过双腿夹包跳和和双脚夹、抛沙包练习,锻炼了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及跳跃能力;后抛沙包练习,锻炼了幼儿手臂肌肉及后抛的力量与技巧。

五、 总结

运动知觉要作为体育游戏教学开展的前提,提高幼儿的运动知觉能力,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身体特点,来对幼儿的视听感官给予适当的刺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对动作的正确反映,能够自行控制身体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从距离、物体、方向等事物和环境的变化,来刺激幼儿的感官,加强幼儿对动作的感知,并结合这一教学要求来创编一些有效的体育游戏,以此提高幼儿的运动知觉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双凤.户外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08+232.

[2]全海英,马超.情境启动体育游戏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4,21(2):95-98.

作者简介:姚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附属淞南阳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学体育游戏培养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