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11-14孙燕燕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广,传统以背诵为最终目的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与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要求渐行渐远,分析传统教学痛点、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刻不容缓。语文是小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在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颇具奇效。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于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效率提出具体建议,希冀对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诵读;应用策略

古诗作为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口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上十分重要。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受碍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的背诵与相关字词的讲解上花费过多时间,忽略了学生优秀诵读习惯的培养与古诗内涵的教学,教学手段固化、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等问题俨然成了阻碍小学语文古诗诵读教学发展的“拦路虎”。教师需要分析传统古诗诵读教学痛点,丰富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科学的诵读技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 分析传统教学痛点,转变教学方向

古诗作为我国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与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文学素养、哲学思想以及文史知识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起到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拔高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加,古诗素质也逐渐成了新时代新型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忽略了古诗诵读的重要性与固化的课堂结构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两个痛点,究其原因无非是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流于表面,以“古诗背诵”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选择以牺牲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学习兴趣为代价短暂提高教学效率,长期以来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诗歌素质的形成。在此问题背景下,首先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古诗教学方向,提高对古诗诵读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其次,教师需要构建适宜学生进行古诗诵读的“主体-主导”式课堂,具体指教师抛弃传统“高不可攀”的夫子形象,将课堂的核心与主体地位赋予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诵读与思考时间,自己担当课堂的领导者与辅助者。

二、 指导学生正确诵读技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朱熹在《读书要三到》中写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诵读对于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古诗词由文字与读音两部分共同组成,教师需要做到二者并举,避免因过于注重文字部分而引发的“会写不会读”的情况发生。在提高古诗诵读在课堂占据篇幅的基础之上,教师需要结合优秀教育理论,指导学生科学的诵读技巧:首先,读音正确、文通字顺。对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读音正确与文字通顺是对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正如《读书要三到》中所言,读书有个基本要求:第一,诵读出声,声音响亮,唯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主体、体会诗人情感;第二,因为诗词文化的厚重,虽一字之差而诗句意思却往往谬之千里,所以读书过程必定不能读错字、不能读少字,更不能读多字,保证诵读内容正确。第三,不能死记硬背、牵强记忆。尤其对于诗词中的多音字与通假字等尤其需要教师强调,进而帮助学生明了同一字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与读音的区别。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一课时,诗句“没在石棱中”中的“见”字与宋代范仲淹于《江上渔者》写的“出没风波里”中皆读作“xiàn”,意为显露的意思,而非寻常的“jiàn”,即看见的意思。其次,理清句读,抑扬顿挫。“句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初学者的必学技能之一,虽然由于近现代标点符号的普及使得地位不复从前,但是对于古诗词初学者来说,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增加句读教学势在必行。

三、 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枯燥一直是困扰传统小学语文古诗诵读的一大难题,在此问题背景下,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模式,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加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明了故事写作背景、提高诵读效率。情境教学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流程:首先,教师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程度创建教学情境,用以交代古诗写作背景或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二,在情境中提出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富有内涵的问题,为学生确立诵读目标。第三,引申相关诗歌,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诗时,我首先会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则介绍长征背景的短片带领学生进入几十年前的革命岁月,加入毛主席领导下的红军队伍。继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红军在长征中一共跨越了十余个省份,徒步行走了两万五千里,那么长征途中红军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毛主席又是在怎样的心情记录了这一伟大壮举呢?我们可以从本课学习的这首《七律长征》中一探究竟。”课堂最后引申一些其他介绍长征的诗篇,例如作者同为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朱德的“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胡耀邦的“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

四、 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多元化的任务,传统以背诵为核心的固化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提高古诗诵读重视程度、提高古诗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突破固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古诗诵读教学技能,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平.语文教学的正道在哪里?——钱梦龙、郭初阳《愚公移山》教学对比评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6(8).

[2]李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责任的厘析与培养对策[D].吉林大學,2017.

作者简介:孙燕燕,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