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策略

2018-11-14陈海娴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摘 要:卫生习惯问题虽然说看起来和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挂钩,但是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们的卫生習惯实际上与学生们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有很大关联。因此,在小学阶段这个养成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培养学生们的卫生习惯以及综合素质是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根据个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 加大宣传,树立意识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首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必要性的理念深入学生的潜意识。

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标语,宣传海报以及建立一个宣传画廊,通过里面的实例以及一些正反面的对比进行形象的宣传,并且无论是教室或者学校的一些公共设备,可以粘贴宣传标签,让学生学会爱护公物、爱护卫生,不乱扔乱贴。并且教室在日常的管理中,也可以时时提及通过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日常的不断宣传,让学生真正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 组织活动,积极引导

在教育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往往会存在很多坏习惯,例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饭前饭后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洗手、乱涂乱画以及学习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组织活动,去让学生认识怎么样的行为习惯才是正确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例如,在劳动课、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上课的方式,给学生灌输和直接手把手示范正确的良好卫生行为规范,明确表示除了要有好的学习成绩外,还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才是真正的优秀好孩子。而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互动课、玩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当中学会不乱扔垃圾,注重个人修养,认识到爱护卫生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使健康知识真正地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三、 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俗话说:“百说不如一练”,“习惯”要“习”才能够“惯”,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显然是离不开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老师们应该主动教导和指引,让学生的这些行为成为真正的好习惯。就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习惯是在实践当中培养的”。而作为教师或者家长,实际上也显然应该结合实际的课堂以及日常管理,向学生循序渐进地灌输和教导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例如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会要求基本做到每天注意刷牙,饭前洗手,而对于年级较高的小学生,则更多要求做到注意日常卫生外,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同时在循序渐进教育学生的当中,也要让学生了解其他卫生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并不老是临时要求这样做就跟着做,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让学生心中有规范自己的一把枰。

四、 制定制度,培养习惯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除了教师和家长日常的引导外,有一个明确的行为标准规范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同样重要的,特别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面,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以及生活习惯都有不同,因此通过建立严格严肃职责规范,并且确实抓好落实,才有让学生们形成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去约束自己。

例如,为了让学生知道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学校每天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值日,而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可以制定《班级卫生制度》《值日学生工作制度和分工安排》等等,让学生自觉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到自己的分内事,并且在合理的分工下,让整个班级学生群体参与到大集体的卫生创建工作上,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搞卫生的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习惯,也让学生建立搞好班级卫生的责任感。

五、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自古以来,榜样就像一面旗帜一样,照耀着身边的人。而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亲密肩负起最重要榜样作用的教师,也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起正确的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一个正确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老师日常身体力行的示范表率,比起说教是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除了要上好课外,在下课期间也要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例如看到有地上垃圾,就要首先自己捡起来,也可以提示学生主动帮忙一起捡,而上完课后,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眼保健操,通过长时间的示范,让学生日常也形成主动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可以说,自己班级首先做好了,整个校园的不卫生行为也会大有改观。

六、 联系家长,形成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因此提高小学生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除了要靠学校教育引导外,家长的表现同样也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在工作中,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积极实现内外合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各班级的老师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并且举办评选活动,让家里卫生改善得最好或者学生最努力培养自身习惯的,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鼓励,让学生和家长一体投入到家庭卫生的建设工作中,从而除了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外,学生也成了实践的一员。而老师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要表示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同样重要,也是成为一个优秀而且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必要条件,因此让家长在日常的言行中也能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凤华.浅析中小学生卫生与健康问题[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4).

[2]马立平.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学生健康意识[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作者简介:陈海娴,广东省云浮市,广东省云浮市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多元视角下的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关于农村幼儿卫生习惯的问题及对策
我说你做讲策略
向自己道歉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