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初探

2018-11-13陈丽萍

速读·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监护亲情留守儿童

陈丽萍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因此,孩子们的见识也随之逐渐广阔起来,他们开始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面对着孩子们的发展变化,很多教师都感叹到:如今的学生是怎么了,成绩一届不如一届,管理更一届比一届难了。作为学校的校长,我陷入了深思:是啊,孩子们是怎么了?

为了弄个明白,我对本校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在五年级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年级总数的26.8%,约全年级的1/3。另外,据各班主任反映,这些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上都有明显的缺失。如:自卑、盲目反抗、品德行为违反常理,有逆反心理、行为表现较偏激等问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成为了老师的“宠儿”,办公室的“常客”。通过对问卷内容的分析研究,我总结出了原因:

第一,监护的现况造成家庭教育的脱节。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这是隔代监护。这种监护方式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老人与孩子有无法逾越的代沟,难以与孩子沟通。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第二,缺失父母的关爱引起情感的饥荒。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例如五年级其中的一个“留守儿童”写的作文《我喜欢》,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是让人心酸的思念和自卑。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过节,因为每次过节同学们都会兴高采烈地与家人庆祝,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不过我不在乎,没有他们的日子我想干什么都没人管。我喜欢自由。”据此,我们不难体会到,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使得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性格上、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理性的分析后,我们认识到了必须把他们放在心上,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所以我们在引导他们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让他们在关爱中感受温暖

在教育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正视并尊重学生闭锁性的心理特征,跟孩子们坦诚相见,增强亲和力,多鼓励,多赏识,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给他们一个温馨、和谐、有力量的集体。开展各项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既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更让他们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以外的温暖。用时间和耐心跟他们交谈,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学习生活中亲近老师,把老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从而解开学生闭锁的心结,消除胆怯、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做到要求与自愿相结合,说理与商量相结合;严格与宽松结合,形成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宽容地对待他们的“超越性”,鼓励孩子个性发展。给他们的思想、心灵的腾飞,留有一块天地,使他们在成长中更多地拥有一份自由。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与平等的“双向主体”,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又要有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作为校长,我倡导全体老师共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做最好的自己》《第56号教室》《好老师在这里》等书籍,让老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学生,用人格魅力塑造留守儿童美好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二、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温暖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学校创造了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了细致到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习惯的生活竞赛和挑战活动;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温暖。

三、让他们在亲情中感受温暖

没有父母在家呵护的留守儿童,有的和祖(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有的住在亲戚朋友家,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儿童十分溺爱,造成儿童放荡不羁。亲戚朋友,面对他人的孩子,管与不管都感到為难,造成教育空档。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儿童能养成良好习惯,得到健康发展,只要能做到不出大的问题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家访,对比较特殊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也只有监护人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孩子们才能感受到亲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让他们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同时也让他们合理地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家庭活动中去找回自信和享受快乐,在亲情中感受爱的温暖。

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需要关爱,需要呵护,需要真情,需要鼓励,需要交流。就好像一支鲜花开放需要阳光、水分、空气一样,缺一不可。让我们倾注“爱”,把留守儿童放在我们心上,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我们相信:用爱和细心雕琢孩子的心灵,定能让其成长为光彩夺目的至宝,而这一切的形成都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把孩子们放在心上。

猜你喜欢

监护亲情留守儿童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亲情的滋味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神奇的太阳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假如
妇女三期的运动保健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