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思维特征

2018-11-13白强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习近平

白强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高度,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和讲话,形成了体系完整、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职业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职业教育战略意义论、办学方向论、重大使命论、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内涵;青年成功成才的“人本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人人出彩”的教育公平观、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分别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支点、主线和旨归;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胸怀全局的系统思维、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以人为本的价值思维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显著思维特征。

关键词 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内涵;内在逻辑;思维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3-0006-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站在治国理政高度,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内容涵盖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办学方向、重大使命、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形成了体系完整、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和思维特征,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战略意义论、办学方向论、重大使命论、根本任務论、改革发展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高远,深刻回答了新时期“如何看职业教育”“为谁办职业教育”“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以及“怎样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遵循。

(一)职业教育战略意义论

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力资本对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就已经认识到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了各种促进和保障职业教育的法律。如美国自1862年颁布《莫雷尔法案》以来,相继出台了《史密斯-休斯法》(1917年)、《职业教育法》(1963年)、《卡尔·柏金斯职业教育法案》(1990年)、《劳动力创新与机会法》(2014年)和《每个学生都成功法》(2014年)等多部法律。如今,“高质量生涯与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界和劳动组织的一致追求”[2],根据美国国会要求,联邦教育部每四年要对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导和监督[3],以确保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4],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影响和声誉等都有了很大好转”[5]。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内涵发展不足”“内生活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暴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新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

正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出于对国内经济发展大局的深谋远虑,习近平先后通过指示、讲话、谈话、贺信、回信等方式,深刻阐释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2014年6月,习近平在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6]。批示从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重要作用和重要职责三个方面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2015年6月,习近平在考察调研贵阳清镇职教城的谈话中再次强调“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7],重申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期“如何看待职业教育”问题,厘清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二)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论

办学方向是办学实践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关键问题,是一定时期内办学的前进方向,决定着办学的根本目标。不同的教育类型有不同的办学方向和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有其特定的办学方向。习近平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促进人的价值实现着想,明确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那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服务发展”是指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出表现为“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8]。因此,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必然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服务发展”的办学方向。

“促进就业”是指职业教育要为人的成功成才服务。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在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给部分劳动群众就业带来的暂时困难,2016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特别强调“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10]。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就业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职业教育必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为青年成功成才服务,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提高劳动技术技能,促进更好就业,改善民生福祉,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11]。

(三)职业教育重大使命论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是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庄严承诺。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什么?习近平站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在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给予了明确回答,强调职业教育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从而赋予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新使命。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12],并热情鼓励广大劳动者要勤奋工作、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显然,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人才保障,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实干,靠伟大的劳动精神。2018年5月1日,习近平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13]。这是习近平“实干兴邦”理念的题中之义。实干,就是不能只说不干,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实实在在地劳动,只有真抓实干,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不仅如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要弘扬伟大的劳动精神,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升华。“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执着精神,这也是习近平赋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大变革,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成就精品经典、书写大国传奇、实现强国梦。可见,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使命的重要论述,把职业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未来紧紧相联,目标高远、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深刻表达了习近平的职业教育使命观。

(四)职业教育根本任务论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2014年6月,习近平在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给予了明确回答,指示指出,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指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那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立德树人”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14],当然也是职业教育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才能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一个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树立德能兼备的人才观,特别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德”[15]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要把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置于首要位置,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使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成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践行者。

(五)职业教育发展动力论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怎么发展才能更好地承担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如何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习近平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习近平基于历史,立足現实,着眼未来,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对职业教育发展动力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发展动力观,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四个改革任务”的要求上。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体制机制不畅”是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批示,要改革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使中高职衔接更加紧密、职教与普教联接更加畅通,提升办学活力。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习近平认为,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面向社会办学,面向需求办学,走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之路,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之路,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健全企业行业参与制度。职业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企业行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要健全企业行业参与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四是改革职业教育政策扶持机制。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薄弱的实际,习近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明确指示重点支持“三个地区”,加大对三个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区域教育协调化、均衡化发展。

二、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不仅体系完整,而且逻辑严密,是一个由逻辑起点、逻辑支点、逻辑主线和逻辑归宿组成的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不仅要全面理解其理论内涵,而且要深入分析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才能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进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逻辑起点:青年成功成才的“人本论”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体系,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思想构建的原点、理论展开的基础。通过系统梳理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发现,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诞生的逻辑起点就是广大青年成功成才的“人本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哲学思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大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坚持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落实到教育上就是促进人的潜力得到发展、价值得到实现。习近平继承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将其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出发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曾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的“人本论”思想反映到职业教育上,就是职业教育要打开“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使职业教育成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中掌握技术技能、增长实学才干,实现人生报负。习近平的教育“人本论”思想还体现在对“个人的发展”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双重关注,勉励广大青年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自觉肩负历史使命,把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逻辑支点:“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个思想或理论的逻辑体系中,逻辑支点是支撑整个理论大厦的关键点、联结点,没有逻辑支点的支撑与联结,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就会失去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个理论大厦就会失衡。在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他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奠定了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支点。这一逻辑支点的内涵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德技并举、德能兼修,特别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坚定理念信念、传承中华美德、具有使命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16]。加强广大青年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非常关心广大青年的成长,多次在座谈、讲话、指示、贺信和党的报告中强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明确指示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深刻回答了教育“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时期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2014年6月,习近平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明确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支点。

(三)逻辑主线:“人人出彩”的教育公平观

逻辑主线是贯穿于思想理论体系的中心线索,是联结逻辑起点、逻辑支点和逻辑归宿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深入研读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论述,促进“人人发展”、实现“人人出彩”的教育公平观贯穿于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追求。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17]。推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持续发力,“教育公平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实现,但是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纳入治国理政总体布局,把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相继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给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的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这些重要论述,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人出彩,成为贯穿于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逻辑主线。

(四)逻辑归宿: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逻辑归宿是思想或理论体系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归宿是什么?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9]。职业教育与“中国梦”紧紧相联,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企业行业第一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紧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发挥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职业教育在办学质量、办学条件、重视程度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还是我国教育领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从实现中华民放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三、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思维特征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理论。理论思维是特定时代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科学的理论思维,尽管“不是永恒的真理”,但却是“一种历史的自然规律”[20],因为它必须奠定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现实的深入考量和对未来的深谋远虑基础之上。深入领会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除了要准确理解其理论内涵、内在逻辑外,还要深入分析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思维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把握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

(一)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一种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境界,是一种宽广胸怀,决定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要求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状态和结果”[21],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特别强调,只有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才能谋划全局、把握大势、增强主动、赢得未来。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仅是习近平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而且习近平自己也是践行战略思维的表率。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这些论述虽然未专门提到“职业教育”,但却句句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联,实际上是从国际竞争的大视野,从国家命运和民族大计出发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把职业教育置于国际竞争、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三维坐标体系中予以考量的战略思维,充分展示了习近平善于从长远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思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战略思维品格。

(二)胸怀全局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置于系统内外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它重视全局思考、着眼整体把握、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与外部事物及其内外诸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普遍存在”。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能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进而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如何看待职业教育问题上,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思维,把职业教育放在整个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中去把握,置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讲到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针对薄弱、补齐“短板”,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抓住关键局部,解决关键问题,促进全局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维在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科学运用与发展。

(三)直面矛盾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世界观,是以变化发展视角去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思维方式,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实际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辩证的哲学思维分析大势、把握大局、驾驭未来,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光辉。

在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习近平特别强调,既要敢于正视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短板”问题,就是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分析职业教育现状时,既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确定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时,既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如何培养人”问题上,既要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又要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重要论述,无不渗透着辩证思维的哲学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哲学智慧的生动表达。

(四)以人为本的价值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终极价值追求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因此,看问题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办事情要依靠群众,最终造福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思维的根本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思维犹如一根鲜明的红线贯穿于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是习近平分析大势、谋划未来的鲜明主题。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深深的为民情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思维。这一价值思维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开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让每一个青年都能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项技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胡茂波,谢丽丽,袁飞.中国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提升策略——基于1995-2014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0-54.

[2]闫广芬,张栋科.职业教育质量观构建:美国的经验与启示——基于三份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报告的解读[J].外国教育研究,2016(80):41-51.

[3]吴雪萍,任佳萍.美国提升职业教育数据质量的动因、策略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8(2):127-134.

[4]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6-25.

[5]刘景忠.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真力行[N].中国教育报,2018-5-11.

[6]倪光辉.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N].人民日报,2014-6-24.

[7]马闯,刘乐.习近平在贵州调研工作[EB/OL].(2015-06-19)[2018-02-24].http://china.cnr.cn/news/20150619/t20150619_518887769.shtml.

[8]钟世瀲.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7(16):8-12.

[9]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N].人民日报,2016-05-17.

[10]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4-26)[2018-02-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6008.htm.

[11]闻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17-10-10.

[12]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國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5-04-28)[2018-02-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

[13]习近平回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N].人民日报,2018-05-01.

[14]靳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7(9):8-12.

[15]宋凌云,王嘉毅.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J].教育研究,2017(2):4-11.

[16]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有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7-11-27.

[17]赵为粮.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意义[N].学习时报,2015-11-19.

[18]彭宇文.新时代教育公平要在教育供给上下功夫[N].光明日报,2018-03-13.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0.

[20]彭寿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21.

[21]薄贵利.把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到新水平[N].人民日报,2018-02-02.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标题党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