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个维度解读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8-11-08周慧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周慧娟

【摘要】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我们学校在组织英语老师认真学习之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提炼出了英语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学科育人目标。在反复阅读和体味之后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内容本人想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科信仰 学科价值观 学科育人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11-01

一、学科信仰:英语是世界的,让学生做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总会催生新的文化现象。而英语伴随着潮起潮落,也开始了自身扩张的步伐。两次科技革命让各国的经济膨胀起来,而两次世界大战让一些国家瞬间肢解。从中成长起来的两大霸权国家——英美推销经济文化的同时,也播下了语言的种子。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掌握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我们说英语是世界的。但同时也是中国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达3亿人之多;英语与汉语共荣共生,Chinglish也必将成为英语的一门方言;但是中國的Chinglish能不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重任呢?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举一个例子吧: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 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我们作为英语人,应该清晰的明确自身所承担的教育使命,同时也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赋予他们的时代使命,而这两种使命的契合点便是英语的教育。我们作为学校文化的直接践行者,通过自己的理念与课堂,来打造他们的领导力与合作力,让他们最终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二、学科价值观:体验英语魅力,拥有开放包容的情怀。

课程理念之一“优化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体验”就是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英语的魅力,在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掌握了世界通识语言——英语后,你会漫步文学殿堂,阅读英美原版名著,与伟大的人进行心灵对话。通过阅读,你会了解莎士比亚与狄更斯的所思所想;通过阅读,你也能窥见曼德拉的光辉人生与微软谷歌的成长历程。英语这门语言,让你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采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还有远方的期许与心愿。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英语教学,比如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感恩节那天我们就为学生引发了有关感恩节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并且让学生在做课前演讲时加入相关的内容。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学中,设计了邀请朋友来参加圣诞节聚会的环节,圣诞节就无疑成为了解英语文化,培养文化意识的绝佳途径。

一个开放、宽容的民族,是不会拒绝多样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好理想,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会站在世界之巅! 我们要用英语了解世界,用英语去推动中国的文化。让我们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接近中国,我们要用英语来欣赏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与共生性。培养学生借助文化的触角,扩大视野的广角,最终让学生胸怀天下,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各方文化,用包容的胸襟拥抱各种文化,最终纳故吐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价值判断。

三、学科育人目标:引领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优秀世界公民。

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人类生存的全球携手已成必然。因此,增进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理解、认同、尊重、交往、合作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用英语这门国际语言来了解国际的各个视角,认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在地球村的推动下,我们的学生会与全球化密不可分,迅速的成长为国际公民。

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中国文化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不够,导致在公共场所表现不好,素质较低的现象,并且在海外出现了一些有损中国形象的行为。这一切都是文化惹的祸。我们人民大部分还是国民,要想成为公民,还要落脚在公民教育上;从中国公民成长为世界公民,就得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约定;从一般的世界公民成长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就得用英语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力、科技力、开放力与包容力。唯有如此,在地球村的居民中,中国人才会有话语权与发言权,才有可能称之为优秀。

文化教学需要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现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利用丰富多样的媒体进行直观的引导和宣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报刊、电影、书籍都可以充分利用,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名著精彩篇章诵读等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学校不同的级段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和鼓励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中加强各类阅读,在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开阔个人的视野,增加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了解,广泛接触课本上没有的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媒体资源进行有意和无意的熏陶与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