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相融 清明自在

2018-11-08康玉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于漪语文老师

康玉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52-02

对于漪等语文名家教学风格的研究和思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和行事一样,都要情理相融、清明自在,既重情感,也重理性;既清楚教与学的本质,在实践和研究中清醒地行走,又让教与学在情感自然和生命自由的状态下“相长”,不戴着镣铐舞蹈。

一、致力于学情研究的个性化教学

北京张定远先生就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做过高度概括:寓教于情,声情并茂,教出趣味,活而有致。既激发一个“趣”字,不忘一个“新”字;又牢牢揪住一个“情”字,铸就一个“活”字。

“趣”,就是课要有趣味性。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联。知识对青少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节奏上,课要张弛结合;方法上,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运用学生“逆反心理”等,都能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就是要有新鲜感。于漪老师认为,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组织教学时,要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学习愿望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注意新的角度选择和时代活水的充盈,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情”就是课要“披文以入情”。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教学要“声情并茂”,要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启发、提问、讲述剖析;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活”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只要是“不逾矩”,“从心所欲”便就蕴含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教学的一个“活”字。于漪老师把传统的教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她对每一课的精心设计,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对一句话的剖析和欣赏,都明显带着“于漪”特点。于漪老师认为“不能千课一面”,每一课都有一个新的惊喜,每一课都要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

二、立足于教无定法的多风格教学

上海教育学院的张撝之先生首先称道于漪老师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在教学中,于漪讲究‘声情并茂,熏陶感染,你不能因此就说她就是‘情感派;于漪曾提倡‘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你也不能就此认定她是‘兴趣教学。……她虽从传统教学中走来,但并不墨守成规,在她的教学中确实融入了不少新东西;你看到于漪教学中讲思维训练,有‘引进的教法,便认为于漪教学是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的‘现代派,也不全面;事实上,于漪在她的教学中,没有排斥传统的精华。于漪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多风格教学,她继承了传统教学中有生命的东西,也吸收改革中的新经验,特别是外国的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上,她是多面手,有讲有练,善诱导,会指点;既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既强调感情教育,又不忽视思维训练。”滕先生的这一评价已得到于漪老师的首肯。戴前伦先生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

上海著名校长语文名师程红兵认为:于漪老师有个“目中有人”的观点,主张“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但很多人把于漪“目中有人”仅仅作为她的教育思想来看,把“研究学生”仅仅作为教学的前期准备来看,殊不知“目中有人”、“研究学生”正是形成于漪老师“讲授型风格、实践型风格、交互型风格、自省型风格、比较型风格、指导发现型风格、自我发现型风格、自我教学型风格”多风格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构成要素。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听了于漪老师的课之后,深有感慨:“我坐在学生中间,思想化到了讲课中去,忘记了自己是听课者。”刘先生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她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充分发掘施教媒介的审美因素,向学生施以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的一种最优化的美的语文教学风格。

总之,语文教師的专业成长史就是自我的不断超越史,语文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难以突破的难题,在现阶段语文教师大致有五大难以突破的桎梏,即应试教育、规训教育、守旧教育、匠式教育、平庸教育。如果语文教师能突破这五大桎梏,向于漪老师学习,就会在专业成长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就会在自己的职业人生中收获多样的精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猜你喜欢

于漪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六·一放假么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