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例研究对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策略探究

2018-11-07王格爽胡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学能力策略

王格爽 胡燕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与否更是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我国课例研究的兴起为当代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因此,文章在深入了解国内外“课例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对相关课堂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后,以期从课例研究主体、理论基础等方面为浙江省内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出相关建议,继而深化和指导其具体教学,为其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课例研究 小学教育师范生 教学能力 策略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课例研究对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R404006。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01-02

一、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众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更是备受关注,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上。“课例研究”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研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化学习和教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课例研究无论实践还是理论都尚不成熟性,因此不可避免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耗时较长、有效性不高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例研究在教學实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项目研究,旨在通过对课例研究应用现状的分析,研究其大致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作为小学教师岗位的后备军——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改进提供建议及策略。

二、课例研究发展存在的问题

课例研究对于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教学研究新形式,更是代表一种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实际的教研文化。但笔者在大量阅读文献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课例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而浙江省对课例研究的实践更是近几年才逐步兴起,许多方面存在漏洞,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有较大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阻碍课例研究的开展

一般学校的教研组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并未真正对教师起到专业引导作用。这种模式下的教研活动内容多数是根据上级安排的,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加之教研组背负较多的行政事务,实则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循规蹈矩的行政管理使得很多教师都疲于应付学校的检查、评比等各项事务,长此以往,教师不但无法拥有实质性的收获,也会逐渐失去对学校教研的兴趣。由此,课例研究这种全新的循环反思教研模式对于在校教师而言不仅不是一种好的模式,而且会成为他们眼中加重负担的罪魁祸首。同时,这样的教研形势也会对在校师范生产生错误的引导——教研只注重形式并非实质性的内容,从而大大降低课例研究在师范生教育学习阶段的作用。

(二)传统的教研习惯占据主导地位,课例研究缺乏理论支持

任何一个新型教学模式都要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下课例研究还未取得与其价值相应的重要地位,因而师范生对其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课例研究与课堂实录、评课等研究形态等同,“掐”去了课例研究推动学科教学知识转化和生成的核心任务,陷入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而现今,通过项目研究,笔者发现许多在校师范生在日常见习过程中会受到一线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多样化的教研形势并不能很好地吸收、运用。教研中“明哲保身”的评课方式更是与课例研究中自由评价的理念大相径庭,严重阻碍了教师同伴互相学习的机会。此种研究氛围更是对兴起不就得课例研究教研模式的重大打击。

(三)师范生薄弱的研究意识弱化课例研究的作用

当前,不少在校师范生仍认为教育“研究”是学科专家的事情,与自身并没有很大关系,在大学低年级师范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师范生乃至教师群体习惯性地依赖于专家等权威人士的研究成果,期待从他们的研究中获取对自身有利的教学因素。许多一线教师也存在以上情况,主要表现为即便有众多老师集中讨论备课,也只是形式上的提出意见,自然而然地将集体备课理解为统一教学进度,无法做到独立研究。其实,在实际应用中,高校师范生参与研究的意愿直接决定课例研究的成功与否。

(四)课例研究的参与时间难以保证影响其有效性

研究时间是限制课例研究实施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一次完整的课例研究往往需要教师或者在校师范生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工作和学业或其余事物的阻断,导致其参与时间不够,直接影响课例研究开展的有效性。这样的课例研究仅停留在表层,无法在广大师范生中产生更多的积极作用。

三、课例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一)课例研究成为一种教师学习载体而不断开展

美国和日本对课例的研究较早,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在学习这两个国家,尤其是日本的课例研究模式,多数学者将课例研究视为教师和师范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我国课例的发展也不例外,省内课例研究的推进正是将课例作为教育理论和教学的纽带,它成为了教师回归、分析课堂的研究方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提升,成为教学改进的重要载体。

(二)利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获得来提升其应用范围

基于研究可知,香港的课例研究自2002年在中小学推进以来,始终使用自行研究提出的以变易理论为基础的“课堂学习研究”模式,通过学生视角结合前测后测来检验课例研究的效果。上海的“行动教育”模式也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将“关注学生获得”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标志。课例研究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表明传统课堂研究正在逐步退出教育舞台,以学生学习获得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在未来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课例研究的强大渗透力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课例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课例研究一直渗透在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中,并由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文件进行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兴起更是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逐渐渗透在各阶段教育过程中的课例研究无疑成为许多思想观念先进、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提升自我的新模式。基础教育阶段的课例层出不穷,各大师范院校逐步试点开展课例研究,这些都说明课例研究作为教育新形势下的教师学习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四、针对课例研究对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议及策略

(一)提高小学教育师范生对课例研究的认识,借理论强化应用能力

课例研究本身的丰富意蕴就需要师范生提高自身素质,明晰深刻内涵,有效地将这一项研究活动融入日常学习过程中。课例研究作为一个特殊的双边互动过程,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可以判断、研究课例中的课堂效果,而对课堂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师范生获取较好的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个寓学于用、以用促学的实践研究活动。然而,课例研究在师范生培养体系中还是很年轻的存在,许多师范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师范生提高自身对课例研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师范生不仅要具备自主研究的意识,更要形成反思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小学教育师范生的研究意识,以实践深化课例研究的理论支持

不同地区、不同的研究者对“课例研究”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相较于教育研究者,师范生这一研究者的身份更具有特殊性。师范生即使学习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但仍有可能无法顺利展开研究活动。因此,有必要根据师范生的特点深化课例研究的理论支撑。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实现教学研究由教到学的重心转移;其次,要规范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强化课例研究的实践意识,超越囿于经验的传统研究;最后,要提升研究的理论介入水平,要以专业理论作为课例研究者思考和行动的框架,体现学科性质,避免教学的低水平重复。

(三)改善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教研环境,各大师范院校设置课例研究的指导体系

课例研究作为一个循环的教学研究过程,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基于教学复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不断开展。因此,仅依靠个体力量难以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也难以调动师范生的研究积极性。而师范院校的系统指导则会为课例研究在师范生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分年級确定教学目标。课例研究是一种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分年级进行研究学习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组织研究学习团体。为应对大型研究组织的僵化,避免研究流于表面,在研究体系的结构组成上,鼓励组织3-5人的学习团体,便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强化课例研究小组的自组织原则,充分发挥其自育功能。

第三,建立完善资源共享库。课例研究是合作与分享的过程,资源共享库的建立能为完善师范生课例研究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利用本校实习生的研习视频,搜集名师优秀课例,为课例研究提供多样的资源;能以一专题的课堂教学为单位,整合课例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为师生分享经验提供条件。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课例研究对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研究,深入分析课例研究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课例研究对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及其有效性提高这一方面作具体实践、分析,提出了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建议及策略。使得课例研究的独特作用能真正发挥在师范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为其在教师职前培训阶段提供更多样化的自我反思、强化、巩固途径,同时也为学校教育中教师教学水平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指导老师:王丽华)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教学能力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