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巧设作业

2018-11-07张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趣味性

张静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对教师来说作业布置时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巩固知识,调整改进教学。并加深理解以至融会贯通,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

【关键词】作业设置 趣味性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15-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不仅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认识到作业设计是教学的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更应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富于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以此增加学生的积累。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尝试,以下是对本学年作业设计的规划。

一、口述类作业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低段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1.说简单的一句话

如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设计的作业:“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家长注意纠正量词的搭配)。学生们将自己说的这句话发到班级微信群中,大家互相听一听,学一学,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课堂反馈时,学生们说,有的小朋友说得真有趣。有的说我从某某小朋友说的话中了解到好多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这项作业通过对数的表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感,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有条理的说话

又如“分类”单元的作业:学生每人带2-3件物品到学校来,大家把物品放在一起,学生们围成圈观察,然后想一想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如果有的学生分错了,不要着急。可以自己调整想法,如果还是没有好的办法,可以让同伴帮忙解决。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探索,学生不但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养成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3.说完整的“三句话”

如初步认识加减法(一年级上册三单元开始)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找出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有了老师指导的基础后,回家了再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也是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

二、书面类作业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业的设计理应关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加作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能力得到展示。

如教学10以内连加连减计算后,设计2道必做题目,(口算);1道选做题:(岸上有9只小鸭子,从小河里上岸3只,又去找食吃4只,现在岸上有多少只小鸭子?)

必做题检查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巩固情况,选做题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题意,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挑战题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综合实践类作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才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1.在作业设计中,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把作业与生活实践“链接”起来,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2.实践类作业还可以动手操作,如估测自己身边的事物长度、高度等等(像自己一扎有多长、一步有多长,自己的腰围有多长怎样测量,测量的方法是什么)这些作业都让学生产生兴趣,有的学生,量完后情不自禁的说我要减肥了、我要多吃饭多运动争取长长个。该作业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动手测量的技能,再如拼图作业,用一幅或多幅七巧板拼你喜欢的图形,展示给同学。拼出的图形各具特色,这个作业留给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四、创设竞赛和游戏类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我的作业中经常有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参与的热情更高。

五、亲子类作业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特别是才上一年级孩子。但他们常关注孩子们写完作业了吗?缺少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怎样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我与家长们交流:可以这样问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做?老师为什么给你批错?等等。于是我们想到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类的“作业”,有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为了避免《口算本》上枯燥地训练,我们设计了“玩扑克”和“掷骰子”的“家庭作业”。 “掷骰子”多人玩游戏:准备两个骰子。一个人专门投骰子。每投一次,其余的人就把所得的两个数相减,并迅速报出结果。看谁减得对!报得快!这则游戏可以训练10以内的减法,同时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为了增加难度,还可以规定,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就报出它们的和。这样,又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玩扑克”游戏则规定:家庭中两位成员在扑克牌中分别抽取两张,抢答两数的和与差,答对者加1分,先加到10分者为胜,此游戏进行了2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加大难度,抽取3张或4张牌,抢答3个或4个数的和,引导学生借用“凑整”的思想灵活进行心算、巧算;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之后,还可以抽取4张牌利用加减乘除算24点。

实践表明,家长的适当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而且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无时不刻地关注,促进了家庭氛围的和谐,同时逐步养成了从小爱好数学、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将知识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海.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7(33):59-60.

[2]周洪宇.体态语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41-42+53.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趣味性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