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8-11-06张孝英

地理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荒漠化区域

张孝英

摘 要: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运用案例教学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三方面探讨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土地荒漠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3》必修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内容。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教材首先通过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引出荒漠化的概念;其次分析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再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剖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學情简析:高二学生虽然对荒漠化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已有初步认知,但对其成因及防治的学习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的提取及整合也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也较差。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思维导图法。

教学目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要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培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结合地理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设定如下教学目标(见表1)。

二、教学过程(见表2)

三、教学小结

(1)析案例,得范式。借助典型区域案例,进行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一课以“区域自然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区域环境治理的对策与措施”为主线,教会学生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这种由点及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可避免学习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良状况。

(2)重推理,养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综合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大量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揭示了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创情景,育观念。本课选择生活化热点材料——火爆媒体圈的塞罕坝视频作为引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牢固树立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欣赏塞罕坝人治沙过程的视频,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治沙精神,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荒漠化区域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研究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区域发展篇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