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旅游化拓展到边远区域的曲折路径*
——新疆喀纳斯案例

2018-10-30史甜甜保继刚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边远喀纳斯行动者

史甜甜,保继刚

(1.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中山大学 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0275)

0 引言

旅游化在全球的蔓延[1]被看作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2]。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和地方被卷入“全球旅游体系的漩涡”中[3]142-144。地方经旅游化转变为旅游地是全球化在区域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近些年引起不少地理学者的关注。不同于管理学者和经济学家在全球化议题中较为关注全球/跨国层次,地理学者将全球到国家、区域、地方等多尺度层次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体系因素纳入到地方旅游化的分析中来。Milne & Ateljevic在2001年提出“旅游与全球-地方联结”(tourism and the global-local nexus)的框架[4]。这一框架提供了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多级尺度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旅游发展的思路,并提出影响地方旅游发展的行动者涵盖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后续有研究者将其归入不同“系统”进行分析[5]。多级尺度和多系统成为从全球化视角分析推动地方旅游发展“全球-地方联结”的两个维度。

“旅游与全球地方联结”框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和联系性的分析旅游全球地方化过程的思路,在后续旅游地理研究中引起广泛回应和关注:首先,后续研究主要对地方层面要素在全球化中的影响和反应进行了讨论,如本地的价值、文化、观念[6][7]143[8]302、地方自身的特征(规模、区位、过往发展模式、地理条件、地方管治方式等)[9]364、本地社区的实践与行动[10]9等。而对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多尺度的互动关注相对较弱。其次,从地理空间上看,这些研究所涉及案例地多位于地理范围较小的国家,如新加坡、英国、克罗地亚等,其应对全球化的缓冲地带尺度不大,全球旅游化拓入这类地方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直接的全球-地方连接,如直接的国际旅游设施投资、国际游客流[7]131、与国际旅游市场的直接媒介连接(如旅游手册①、旅游广告等),全球旅游体系借由这些连接与地方对接,推进其旅游化进程。我国地理范围广袤,很多边远封闭的地方与全球化力量之间有较大尺度的缓冲地带,在改革开放之初较难获得国际旅游投资、国际游客等直接的全球-地方连接并实现旅游化,很多这样的地方最终也被卷入全球旅游体系,甚至后来居上成为旅游化程度较高的目的地。全球旅游化如何拓入这类边远地方有待关注。

综上,本研究选取我国西北边远旅游地喀纳斯为案例,分析全球旅游化拓入中国边远区域的路径及特征,以期用中国边远旅游地个案丰富并发展全球旅游化的相关研究,为认知中国边远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参考。

1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喀纳斯为个案,它地处偏远,原本与旅游体系绝缘,但之后融入旅游体系并发展为重要的旅游地,其典型性体现为以下方面:(1)喀纳斯地处我国西北边境的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最北段,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三国接壤,以雪山、河谷、山地等天然屏障为界,目前无便捷的跨国交通,其交通连接多向南向东发展,向南距离最近的县城178km②、距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688km,向东距离中国首都3 000多km。(2)喀纳斯片区目前为中共喀纳斯景区委员会和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隶属阿勒泰地区委员会和行政公署,下辖(原布尔津县的)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原哈巴河县的)铁热克提乡。(3)喀纳斯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全球尺度旅游体系要素(国际旅游投资、国际客源地、国际游客市场等)并无显著直接连接,但却后来居上,发展为新疆旅游亮点,开始见于较知名的国际旅游手册中。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通过对喀纳斯旅游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连接进行历时分析,还原中国边远地方融入旅游体系的路径。首先,梳理关于喀纳斯的史料及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将与喀纳斯旅游发展直接相关的关键事件先按照时间先后进行筛选和排列,梳理出推进喀纳斯旅游化的各类连接和关键事件;其次,从微观向宏观扩展,通过对更广尺度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全球)的收集和分析,从多级空间尺度和多元系统两个维度分析推进喀纳斯旅游化进程的连接、关键事件及其涉及的行动者;最后,总结出中国边远地区融入全球旅游化进程的路径及特征。

本文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二手史料,涵盖全球、国家、区域、地方等多级尺度,包括《喀纳斯志》(1980-2006)、《布尔津县志》、《阿勒泰地区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层次的文件、出版物等、国家层面的《中国旅游大事记(1949-1994)》、《中国旅游大事记(1995-2005)》、国际自助旅游者使用最广泛的旅游手册《孤独的星球》(1-13版)及其他更早期的西方一些关于中国的旅游手册等。此外,笔者2008-2016年在喀纳斯田野调查(调查概况如下表1所示)期间收集的访谈资料、田野笔记及其他二手资料等也是辅助性分析资料。

表1 2008-2016年喀纳斯跟踪调研概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 全球旅游化拓入喀纳斯的进程

2.1 第一阶段:与旅游体系绝缘的喀纳斯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旅游事业由政府直接管控,仅由直属中央政府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有计划地接待很少量的国际游客,旅游线路和区域也被严格控制[11],主要游览地方集中在东部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③。这一阶段,地处新疆西北角的喀纳斯没有知名的历史古迹,也不是类似大寨、红旗渠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地方,在关于中国的书籍和旅游手册中都没有被收录[12]33-36,这一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使得喀纳斯很难吸引国际游客到访。边远的喀纳斯在这一阶段很难融入已渗透到中国的全球旅游体系中,旅游化进程难以开始。

从体系和多级尺度两个维度看,虽然这一阶段全球旅游体系已经拓展至中国,但它和喀纳斯乃至新疆都还未建立起直接的连接(如表2所示),喀纳斯旅游化还未开始。

表2 第一阶段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情况

注:“——”表示在此级尺度不存在推进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或关键事件,下文“——”均同义。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行政体系主导下旅游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发展,虽没有直接触发喀纳斯的旅游化进程,但是为后续新疆及喀纳斯旅游化奠定了基础。

2.2 第二阶段:喀纳斯在国家尺度初露头角

改革开放被看作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再次打开大门,重新融入全球旅游体系。这一阶段,中央政府从政策、宣传和管理体制方面为旅游业发展给予支持[13]。中国不少地方(桂林、北京等)被卷入全球旅游体系中,大量国际游客涌入,成长为改革开放后较早一批的国际旅游地。这其中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79年成立自治区旅游事业管理局,负责新疆旅游接待业[14],当时以乌鲁木齐、吐鲁番等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为主要旅游目的地。

边远的喀纳斯既缺乏知名中国历史和文明遗址遗迹,又不似大寨等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并未得到国际游客及旅游体系内行动者的关注。如1984年版本《孤独的星球:中国》中新疆篇列入的旅游地都是沿丝绸之路上的城市或其他文化重镇,喀纳斯并未被收录,可见这一阶段的喀纳斯对国际游客是封闭的[15]782-804。

虽然没有得到旅游体系行动者的直接关注,但另一个体系——生态环保系统的行动者开始关注喀纳斯。1980年喀纳斯成为新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之一;其相关图片和介绍于1982年在北京的保护区展览中展出[16]。借由生态环保方面的行动者及连接,喀纳斯走出新疆。

从体系和多级尺度两个维度看,这一阶段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化的事件如表3所示:

表3 第二阶段影响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和行动者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这一阶段旅游体系借由行政机构主导的旅游中介及管理部门在新疆扎根发展,虽没有直接加快喀纳斯的旅游化进程,但是建立了旅游体系后续拓入喀纳斯的基础。此外,环保体系行动者为喀纳斯搭建了从地方到区域、国家的连接,这也为之后喀纳斯被识别并纳入旅游体系提供了契机。

2.3 第三阶段:喀纳斯初步旅游化

2.3.1 行政体系行动者推动喀纳斯旅游化起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旅游业的经济角色开始被国家层面的官员们接受,并随其到访地方、考察讲话及官方会议等而将对旅游事业的认识传播到区域和地方政府层面。喀纳斯和阿勒泰的旅游业起步就是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政治权威对旅游产业的认识扩散的结果。如1985年胡耀邦总书记在阿勒泰视察时提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及之后自治区领导提出喀纳斯旅游发展方针等[12]33-34。通过政治权威的认定,喀纳斯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政治资本,在随后区域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开始其旅游化历程。

2.3.2 喀纳斯早期地方传说的形成与传播

设立自然保护区后,喀纳斯吸引生态学家多次科考,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治区林业部门组织的科考中,催生出喀纳斯最早的地方传说(place-myth)[17]193-210——大红鱼(湖怪),并被《新疆日报》报道[18]214-216。由此,喀纳斯在新疆引起民众的兴趣和关注。这一地方传说也成为喀纳斯之后与旅游市场对接的重要地方形象要素。

2.3.3 喀纳斯率先与新疆旅游市场对接

国内游客,尤其是新疆以内游客市场的兴起,是喀纳斯旅游化的市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旅游市场兴起,新疆的国内游起步[19];由于当时交通和通信条件有限,早期国人旅游线路多限制在自家周边和省内。这一阶段新疆开始有单位和个人到访喀纳斯④。1993年喀纳斯接待的游客中,新疆游客占到了其接待游客总数的97%,其中78.6%来自阿勒泰地区。这一阶段喀纳斯所在的阿勒泰区域不对外国人开放[20]1011,因此国际游客市场并未在喀纳斯旅游化进程初期占有重要角色。

从体系和多级尺度两个维度看,这一阶段推动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和关键行动者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第三阶段影响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和行动者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4 第四阶段:喀纳斯旅游快速旅游化

2.4.1 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的旅游地制造过程

这一阶段,从中央到自治区、地区各层次的官员的到访考察为喀纳斯旅游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思路”及政治资本、资金与智力援助,也推动和激励了当地政府在旅游方面的行动。如国家层面,1993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考察喀纳斯,将喀纳斯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业发展之间关系明确,并在随后为喀纳斯旅游发展带来国际资金和经验[21],2005年国家旅游局技术援助新疆,组织高水平规划专家为喀纳斯制定旅游规划等;区域层面,自治区旅游局组织旅行社考察喀纳斯,推进其纳入区域旅游网络;地方层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布尔津县在喀纳斯设立旅游景点门票站,组织编制旅游相关规划[22]46,募集资金建设喀纳斯旅游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和产品,组织参评国家A级景区等。随着来自行政体系的行动者的推进,喀纳斯从20世纪90年代初旅行社忽略的项目⑤,发展成为在新疆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地[23]。

2.4.2 国内蓬勃的旅游市场为喀纳斯旅游化提供强劲的市场动力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壮大,喀纳斯也与更广阔的市场建立起连接,大量新疆以外省区的游客涌入喀纳斯。喀纳斯年接待游客量从1993年的0.75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90.66万人次。其客源结构从早期阿勒泰游客为主发展为新疆其他区域游客为主⑥,并逐渐发展为新疆以外省份的游客为主。

2.4.3 推动喀纳斯旅游化的其他媒介类行动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喀纳斯已在阿勒泰地区和新疆有一定知名度,但其为更广的(新疆以外)游客市场,熟悉主要发生在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成为徒步者和自助游爱好者最主要的旅游信息获取方式[24],它也成为连接喀纳斯与疆外市场的重要媒介之一。如喀纳斯某网上徒步攻略⑦被认为是扩大喀纳斯市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这些关于喀纳斯的互联网文章与其他国家性、区域性的评选活动、地方政府推动的电视和杂志宣传等媒介,将喀纳斯与更广的市场相连接,推进其旅游化进程。

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阿勒泰地区开始对国际游客开放,喀纳斯开始被一些国际知名旅游手册收录,如1996年喀纳斯首次被英文版《孤独的星球:中国》收录,并在2000年第七版《孤独的星球:中国》中被列为新疆片区5个亮点旅游地之一[25]922。借由国际旅游手册这一媒介,原本边远封闭的喀纳斯遂逐渐与全球层面的游客市场建立起直接连接。

从体系和多级尺度两个维度看,这一阶段推动喀纳斯旅游化的连接和关键行动者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第四阶段影响喀纳斯旅游化的代表性连接和行动者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 全球地方连接视角下喀纳斯的旅游化特征

3.1 多类障碍致喀纳斯呈现“全球-地方”非直接连接协作推进的旅游化

从全球旅游体系拓展至喀纳斯的过程看,喀纳斯这一旅游目的地并不属于已有研究提到的由发达国家国际游客消费空间拓展、造访发展中国家目的地而开始的旅游化[26]195-197。与二战后全球旅游体系较早拓展到的旅游地相比,位于中国边远区域的喀纳斯旅游化过程中全球-地方直接连接(如直接国际游客流、国际旅游投资)作用不显著,其旅游化进程较为曲折。

从空间尺度看,全球-国家、国家-区域、区域-地方之间存在的各类障碍,导致全球-地方直接游客流和旅游投资等全球-地方的直接连接在早期难以存在,全球旅游体系拓展到喀纳斯的路径缓慢曲折(如图1所示)。首先,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政治环境障碍使得大部分国际游客不能直接造访中国,这一全球-国家层面的障碍,使得全球旅游体系难以在新疆等区域扩张;其次,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体系在国家-区域之间扩展通道也不畅通,喀纳斯所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1979年之前无旅游管理局及旅行社等旅游体系基础节点;最后,地方层面也存在障碍,如20世纪80年代旅游体系并没有拓展至喀纳斯,因为区域-地方之间存在政治、交通等多方面的障碍⑧。诸多障碍使得全球旅游化很难通过直接国际游客流、国际旅游投资等拓入喀纳斯,造就了喀纳斯特定的旅游化路径——“全球-地方”非直接连接协作推进的旅游化路径,如旅游发展观念传播到喀纳斯,依赖于国际游客到访将旅游促进经济发展观念在国家级官员中普及,再由国家级官员在阿勒泰地区考察带入。

注:□各类障碍, →全球旅游化力量, ·- - -·未存在的全球-地方的直接连接, ·——·全球-地方的非直接连接。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障碍及全球-地方非直接连接协作推进地方旅游化示意图

3.2 国内行政体系主导、多体系行动者协作推进的旅游化

全球旅游化拓入喀纳斯的过程就是喀纳斯旅游化的过程,在对全球旅游化拓入喀纳斯过程及关键连接梳理基础上,表6析出推进喀纳斯旅游化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表6 喀纳斯旅游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连接与行动者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1.推动喀纳斯的旅游化的关键行动者和连接涉及旅游、行政、环保、传媒等多个体系(如表6所示)。最早推动边远封闭的喀纳斯与区域、国家等尺度建立起连接的是自治区林业厅等政府部门领导下的生态与环保体系的行动者[27],它们推进喀纳斯纳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体系,这一体系行动者科考构建了喀纳斯的地方传说,通过区域、国家层次传媒体系的力量推动喀纳斯早期与旅游市场的对接。其次,最早推进喀纳斯旅游产业态和设施兴建的力量主要来自行政体系,这些行动者创造的连接及这些连接所携带的资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等)有效推动了喀纳斯的旅游化进程。最后,行政体系主导下的国有旅行社将国际游客引入中国,旅游体系的国际游客促进国内旅游设施兴建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喀纳斯旅游化的重要基础。此外,区域层次行政体系行动者自治区旅游局的组织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旅行社(旅游体系)到喀纳斯考察促成了喀纳斯纳入到新疆旅游线路和网络中,这也是其旅游化过程的关键节点。

2.在推进喀纳斯旅游化的各体系行动者中,行政体系行动者影响相对较大(如表6所示)。在推进喀纳斯旅游化的环保体系和旅游体系的关键连接背后都能窥见行政体系行动者的影子。如喀纳斯成立自然保护区、地方传说形成的关键事件中,环保体系行动者大多受自治区林业厅的委托;喀纳斯纳入区域旅游网络的考察活动是由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12]35。

此外,表6还表明,除了旅游发展观念引入国内并深入新疆以及游客市场培育外,涉及全球层面的连接在后续喀纳斯旅游化进程中作用不是很显著。国家尺度之内的连接在全球旅游化进一步拓入喀纳斯的过程中起到更为主导的作用。

4 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从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多尺度,及政治、生态环保、媒体、旅游等多系统出发,解构和理解全球旅游体系拓展到中国边远区域——喀纳斯的过程。研究表明,时间、全球-地方多尺度连接与多元系统行动者以及关键事件追踪,这三者结合能够较好地用于分析全球旅游化拓展到地方的过程。

喀纳斯个案表明,由于各类障碍的存在,全球旅游化拓入中国很多边远区域的路径相对曲折。以往全球旅游化的讨论中,较多提及全球旅游体系拓展到发展中国家过程中的全球-地方直接连接,如发达国家的直接国际游客流、直接国际旅游投资等。但对喀纳斯所代表的旅游起步较晚的中国边远旅游地而言,全球-地方存在的政治、物理等障碍,使得全球-地方直接连接在其旅游化初始进程中难以发挥直接作用。全球旅游体系拓入喀纳斯的过程,主要借助全球-地方的非直接连接的协作推进。因此,旅游体系全球扩张的后续研究应认识到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地理范畴大小差异、国家内部地区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旅游体系拓展到地方的不同路径和方式,喀纳斯旅游化进程所代表的正是一种相对间接而曲折的路径。

换言之,全球旅游体系拓入喀纳斯的过程中,全球层次的行动者及力量并没有出现类似很多发展中国家旅游飞地形成过程中的强势地位,全球旅游化在喀纳斯旅游化进程的曲折、缓慢体现了“地理很重要”[8]302的论断。不论政治体系力量导致的全球-国家、国家-区域之间的游客流动的政策障碍,还是自然地理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导致的物理障碍等,都是导致全球旅游化进程拓入喀纳斯进程曲折缓慢的重要原因,它们构成全球旅游体系和喀纳斯之间的地理状况的重要方面。全球旅游化进程相关研究需要对地理要素予以关注。

其次,拥有较多资源调控能力的国家和区域行政体系的行动者及其构建的国家-地方、区域-地方的连接,成为促成全球旅游体系拓入中国边远区域喀纳斯的关键力量。在边远地方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区域层次行政体系行动者的角色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者[4]372-373[9]356,而且扮演了直接的观念、信息、资源的导入者等重要角色。

此外,从全球到地方的多元连接推动了边远地区的旅游化,使得原本相对边远封闭的、与外界联系甚少的边远区域,与更广范围的旅游体系内各要素的联系愈发的紧密。因此,边远旅游地需要提升对更广范围的(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旅游体系变动的敏感性,有预见性地从全球视野下思考地方旅游发展并早做准备,以应对进一步旅游全球化中旅游地所面临的竞争与风险。

注释

①1984年就出现在《孤独的星球》第一版中国手册上,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世界遗产地。

②1970年之前,当地人主要通过骑马或马爬犁等工具进出,需要2~4天的时间才能走到县城。

③根据访谈J13U0422A(男,英国人,1976年参加旅游团赴中国旅游),N13T0715A(男,英国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组织英国人赴中国旅游)。

④根据B130621Y(男,新疆1978年以来第一批旅游工作者)的访谈记录。

⑤“喀纳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逐渐成为旅行社线路中的项目”访谈B130621Y(男,新疆最早旅游行业从业者,20世纪90年代曾供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及旅行社)。

⑥1993年阿勒泰游客占喀纳斯总接待游客量的80%,2000年新疆其他区域游客(阿勒泰以外)占喀纳斯总接待游客量的55%。

⑦根据访谈A0504JY31(男,新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代表性的特种旅游专家和最有影响力的户外网站创办人)。

⑧1995年之前阿勒泰周边区域不允许外国人访问(参考《孤独的星球:中国》第3、4版关于阿勒泰的说明);1980-1990年从乌鲁木齐到喀纳斯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布尔津到喀纳斯只有牧道,遇到雨天泥泞不堪,很难通行,根据访谈B130621Y(男,新疆最早旅游行业从业者,20世纪90年代曾供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及旅行社)。

猜你喜欢

边远喀纳斯行动者
边远的生活
漫步喀纳斯
“边远”乡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思考
在边远的多民族交融地区,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老炮儿”:离轨者的自我放逐
喀纳斯,传说中的父亲
行动主义视野中的社会治理转型
政策问题建构:从追求共识到尊重差异
喀纳斯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