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小见大,教育要从点滴做起

2018-10-21周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小事家长

周玲

近来,一位同事参加宜宾市教师风采大赛,她在《我的教师梦》为题的演讲稿里提到:教育原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小事。当即有教师提出质疑:教育不是小事,教育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听到这个争议,我也不禁琢磨:教育究竟是伟业,还是小事?

回顾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史,教育确确实实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教育事业也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稳步发展的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四个面向”,到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我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2001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振奋人心。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意义深远。

作为千万名基层教育者中的一员,在我的心中,教育事业固然是伟大的;从教十年来,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告诉我,教育也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我认为,说教育是“小事”,不是弱化教育的作用,而是指教育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教师应把教育融入生活。学生要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学生要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即使是最普通的事,教师也不能轻视与敷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最喜欢叮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一有空,我就喜欢带着孩子们去图书馆借书。虽然书借来了但是没人看,时间长了,书上的灰尘也厚了。老师生气,学生烦心。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本着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师生共读经典。每天的课余闲暇,我和學生们一起读经典,一起成长。教师少了一些叮嘱,却多了一份引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更是一个普通的人,真实的人,完整的人。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榜样作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或多或少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个示范。我们学校一再强调,学生要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们也在日常教育中反复强调,可那些说理教育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这就是教育者脱离了生活实际,忽视了教师的示范性。空谈教育,何来效果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做好表率作用,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无需再多的说理教育,学生自然能做到爱护环境。

一线教师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总是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而苦恼。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挫折与迷惘,才渐渐地明白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学成绩只能代表教育的一部分,一味的看重教学成绩,只会适得其反,走入误区。教育还需要教师做更多与分数无关的事:需要教师有一颗会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需要教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保持一颗智慧的头脑,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同,学生在接受同等的学校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往往因为家庭教育观念或方式的不同而最终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师每一次与家长交流,看似闲聊,却意义深远。教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亦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得益彰。为了召开一次成功的家长座谈会,教师必须做足功课,例如:全面掌握学生的表现;了解每个家庭情况;熟悉每位家长的教育态度;讲究科学有效的交流方式……这些事看似很小,却对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实例证明,教育就是教师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获得教师的示范,获得教育的启迪,这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育点滴做起,必定能成就一番自己心目中的教育事业。

猜你喜欢

教育者小事家长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关于发型这件小事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小事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生活那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