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2018-10-21蔡兰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群体

蔡兰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爱迪生式的个人独创,也许已经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素质。也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学习”这一新的课题。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对这一课题的具体展开。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往往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比如说,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就无法深化,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也尚未开始。第二,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的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必须明确,开展这一课题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它的真正的内在意义却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调查表明,有近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或者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说,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全心全意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其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員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序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1)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经常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的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猜你喜欢

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群体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分析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