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8-10-20沈文娟

新课程·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培养

沈文娟

摘 要:传统历史教学都是相信权威,缺乏怀疑的精神,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思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善于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主要论述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美国学者理查德·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思维的再思考。我认为历史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做到敢于质疑、多角度思考、理性分析。敢于质疑就是要有怀疑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胡适说:“我要叫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多角度思考要求学生认识到历史是复杂的,是多元化的,从不同角度和立场看问题往往得出的认识就会不一样,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理性思考就是要排除个人感情和知识的局限,从多种史料中认真分析、比较、理解,从而得出客观的认识,不盲从专家和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座积极思考的王国。”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而创新精神是各个行业的最高要求。如果我们的前辈都是盲从书本,盲从权威,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专著的诞生,历史学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只有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评判,反之,则会导致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历史批判性思维也是培养高考解题能力的要求。全国卷的历史高考题已经不再局限于你问我答,而是要求学生从新材料、新情境中去比较、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开放性试题中鼓励学生提出论题,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论题,不要求论题正确,但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从史出。这样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要求更高。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只给学生历史结论,不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就不会去思考,思维就会僵化,遇到这样的高考题时学生就无从下手,得分可想而知。

对于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出历史定论,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会这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在讲到中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明清时期是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吗?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为什么明清时期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讨论发言了,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引导,海禁政策并不是每个皇帝在位时期每个地区都严格执行的,有些时期是比较宽松的,而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所以“海禁”禁的多为民间的贸易。以此类推,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执行的力度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以史料为依托,要有证据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打破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要有怀疑的精神,独立思考,根据史料分析得出正确客观的历史结论,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课本提供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学习课本,对历史的认识就难以做到全面,因为历史是复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史料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史料。但是学生获取史料信息的途径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方面地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信息,引导学生收集史料,理解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一过程中,史料实证的作用就特别重要,要坚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多角度地客观地看待历史。

再次,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要固守自封。传统的教师理念是“一言堂”,教师就是权威,教材就是真理,教师说什么学生就信什么。这样的传统思想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新课程的要求。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求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教材和教师的权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以前那种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比如,在《王安石变法》这课中,我收集了当下史学界对于变法评价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赞美也有批判,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立场的人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有可能会大相径庭。在《辛亥革命》这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多元史观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多角度的评价。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课堂表演,而应该真正把它落实到日常的学生和生活当中,教师要用心,乐于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当然,批判性思维绝不等同于全面否定历史教材权威,历史教材是专业人士经过多年的史料考查,不断求证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一味地强调否定教材,就会导致矫枉过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配合,慢慢渗透,更新理念,就一定能收获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任长松.如何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2]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

[3]刘立新.历史教学应提倡批判性思维[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08(6):5.

[4]胡适.胡适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培养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