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10-13曾永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曾永利

摘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创新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需要的是敢于创新,有创新能力的人。近些年来,教育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接着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建议,以及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1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强的,他们的思维活跃、开放,是形成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关键成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加强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能够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一、夯实基礎孕育创新意识

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建构学生创新意识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产生新的思想和见解,创新意识由此形成。而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等等,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具有较强的威严性和权威性。学生往往只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知识的记忆,并不敢主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更别说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疑问了。这不仅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同时也会严重地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全面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需要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评价,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标准思路来给出标准答案”。对于某些思考方向或者提出问题存在错误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考方向进行鼓励,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来进行相关的探究和思考。

三、引导大胆想象并验证猜想

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意识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运用掌握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大胆验证学生猜想,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猜想”这一概念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概念,它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猜想是依靠人类社会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进行数学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这就是说这种教学也是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勤于思考,并基于思考大胆提出猜想,再由教师引导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猜想的思考过程,结合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找到正确、科学的验证方法。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时,要允许学生在数学研究中可以犯错,但要教导学生修正或放弃不合理的猜想,通过猜想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一味地讲解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同时在记忆上,这种教学方法产生机械背诵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学生是不能做到心领神会的。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断启发思维,就要求教师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直接动力。

五、借助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在数学内容中有很多理论、概念等是从生活中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实际中灵活地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能够利用知识内容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从教育创新这一方面上来看:第一,教师应该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学生的角度看来,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教师与学生把健康民主、平等对待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进而把学生的热情给激发出来。第二,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要向人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良好、宽松,能够让学生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能够主动投入。第三,教师还应该要做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把学生的学习思维给调动起来,对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探讨可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探索未知、发现美的,进而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有教无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都不同,教师要针对此来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才是记忆深刻和熟练运用的。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方案指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关水阁完小 425506)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