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徽派文化对于当代展览馆的艺术影响

2018-09-29桑艺郡常小磊孙雯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中国文化

桑艺郡 常小磊 孙雯雯

摘要:灰白是指江南徽派建筑的青砖黛瓦的颜色概括,本人比较喜欢江南雨雾蒙蒙的环境氛围和灰白的艺术色调,以江南传统文化艺术为主,江南山水画,木雕,文房四宝,旗袍,油纸伞,花灯等等为主,装饰风格以江南的徽派的灰白风格为主,青砖黛瓦等等,雨滴青苔都是江南水乡的水雾朦胧,小家碧玉的特点,从展览馆的建筑风格,就可以感受到年代感,可以带入到那种古老的文化氛围当中。

关键词:灰白色调;中国文化;江南徽派;传统艺术

江南有古代的江南和现代的江南,如一味的仿古,我也不是古代人,也没有在古代生活过,只凭在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古代并不全面也不透彻,运用了简中式的装饰风格,在我的理解中,南方的装饰风格和色调不若北方那样厚重和庄严,它是清澈的,是水的,是凉的,是岁月的宽容恩赐下的灰白。所以在设计方案中,将灰白的色调贯彻到底,中式的装饰,展品和展示柜等相呼应。

一、艺术展览馆的风格研究

江南山水画,木雕,文房四宝,旗袍,油纸伞,花灯等为主,装饰风格呢,以江南的徽派的灰白风格为主,青砖黛瓦等,江南的水乡古镇,云林美景,更让人感觉魂牵梦萦,还依稀记得梦里时常会有个撑着油纸伞的倩影,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小径上,徘徊在屋檐下的回廊里,停留在河道上的小桥问,青石桥路旁的粉墙黛瓦。江南是美的,是清的,它的一举一动都是大自然赋予的不能复刻的美。

二、书法元素

中国自东汉末年出现书法,自晋唐出现国画,历经几千年,中国的书画艺术已经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体系,在中国南方历来是各朝各代文人画家喜爱的创作地区,在朦胧的艺术风格,赋予感觉特性,材质和色调在长期的过程中被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中国的传统书画大多以墨色为主,极少使用艳丽的色彩,因此书画展厅的艺术风格以灰白为主,以装书画卷轴的青花瓷罐的纹饰增添色彩,使得展厅有了色调的变化。在书画的艺术境界中,水墨丹青的调和融入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画讲求神态意境,这也是中国人的品格,从具有年代感的黛瓦中流淌下来清澈的水流,潺潺袅袅的声音让人觉得这就是江南的声音,会有一种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景色和色彩的巧妙结合,演绎出一幅江南文化的水墨丹青的画卷。

三、建筑元素

徽派建筑是江南地区很有特色的建筑群落,水乡,依山傍水,我们印象中的江南地区给人的视觉印象,色彩感觉是水墨丹青的蒙蒙韵味,粉墙黛瓦,马头墙,灰白色调就是大家对徽派建筑的具体方式的表达,所以在徽派建筑展厅的色调是黑白灰三种,室内很难把建筑的原貌还原,只能以图片。视频。模型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在南湖书院,承志堂附近,可以给游览展览馆意犹未尽的游客切身的感受当地的徽派建筑文化,也弥补了展览馆室内展览的缺陷。我们首先是继承的,不是一鳞半爪的老房子,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老房子,是老房子的民族气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村镇,是古村镇的文化精神。

四、风格影响

我们印象中的江南地区给人的视觉印象,色彩感觉是水墨丹青的蒙蒙韵味,粉墙黛瓦,这一地区的色彩印象就是黑白灰三种,从具有年代感的黛瓦中流淌下来清澈的水流,潺潺袅袅的声音让人觉得这就是江南的声音,会有一种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景色和色彩的巧妙结合,演绎出一幅江南文化的水墨丹青的画卷。配合江南地区风格的展示馆,展示馆里展示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要营造出一种江南的文化特色的意境空间,在材料上可以利用质感,通过木,石竹等媒介的特定形态,自然色彩会引发人们对身处江南水乡,漫步于青石小径时身临其境的联想。在色彩方面,通過对在江南地区这个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产生的素雅之色,加以重新设计利用,勾画出水墨丹青之色的意境。在有限的展示馆室内空间范围勾勒出充满阳光,空气,植物和水的环境。让展厅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勃勃生机,展厅不再是冰冷的展示品的空间,在游客游览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展品所散发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五、结语

艺术是展示馆的灵魂,是营造出江南园林的灰白色调,质感,空间,材料,结构相辅相成,传统的江南的建筑装饰材料有芦苇,石灰墙,毛竹等等所做的夯土墙骨料等等,运用这个时代的新材料,尽量做旧,能体现出古老的年代感,古老,有韵味是南方,是徽派的艺术灵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示馆的室内的风格直接影响了展示馆的主题,展品可以会更换,但是风格变更不了,是永久存在的,它的材料,形式,地域气氛等等都可以微妙的改变着一种风格。河边青翠的芭蕉,水中的乌篷船,江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阙歌,一丝情。江南是美的,是清的,它的一举一动都是大自然赋予的不能复刻的美。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把传统文化以艺术展览馆的形式展示出来,尽量做旧,体现古老的文化底蕴,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和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灰白的装饰风格贯穿其中。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中国文化
试探赣南采茶戏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