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6-11-10李联现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中国文化

李联现

摘要:《最蓝的眼睛》描写了黑人小姑娘毕克拉的不幸命运。她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自己的外表,而不是美国白人和黑人文化在社会与价值观上的冲突。近年来,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以免使中国文化受到更大的冲击。

关键词:中国文化;异域文化;黑人文化;白人文化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描写了一个黑人小姑娘毕克拉的不幸命运。他的家庭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因为父亲酗酒,父母常常打架、辱骂,没有人关心她,使他陷入孤独中。她一心希望家人和同学能够给他爱和温暖,但得到的只有蔑视。她被肆意嘲弄、打骂,最后被他的亲生父亲强奸并怀了孕。看到肤色白皙的同学受到宠爱,她认为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肤色太黑,没有一双人见人爱的秀兰·邓波儿娃娃那样的蓝眼睛。毕克拉想得到人们的关怀与爱的愿望,使她渴望自己有一双最蓝最蓝的眼睛。她经受不住自惭形秽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渐渐精神失常,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她深信自已拥有了一双向往已久的蓝眼睛。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黑人小姑娘天真无知的愿望,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审美观与价值观,和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结构的影响。莫里森捕捉到了美国白人和黑人文化之间在社会与价值观上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又因美国社会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心理及政治上的统治而变得更为复杂和尖锐。在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异域文化的冲突日益凸显,特别是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如果不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和影响。结合《最蓝的眼睛》中的人物形象,笔者从两方面来剖析异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从对毕克拉的心理分析看一些人的媚外思想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读者看到的是美国流行的识字课本中的一课,描写了一副美国中产阶级的“美满家庭图”:小猫、小狗、珍妮穿着漂亮的红衣服,爸爸、妈妈,小猫、小狗、小朋友都来和珍妮玩。读完全书,读者才领悟到这简单的课文向儿童所灌输的价值观,正是导致毕克拉精神失常的元凶。在中国,一些人也是如此!由于生活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他们常常怨天尤人,怪自己没生在国外,不是白皮肤蓝眼睛大鼻子。他们没有认识到,无论在什么地方,上帝都只会帮助那些自己救自己的人!要受到别人的尊敬,必须做出让别人尊敬的事才行!那么,到底是什么误导了我们?

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它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世界。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它的影子。由于发达的现代媒体,我们通过媒体看到了美国社会主流的优越生活,这不可避免的对我们造成了一些误导。

误导之一便是美国的繁荣。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繁荣是不可否认的。但在有些人眼里,美国已经成了每个角落都在闪着金光的风水宝地。实际上,美国虽然有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整体生活水平较高,但贫困问题一直是一大困扰。在美国各大城市,都有规模不小的贫民区。首都华盛顿的闹市区、街道两旁也有很多拿着纸杯子乞讨的穷人。

误导之二在于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无原则崇拜。这里面还包含着一层误解,就是什么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无拘无束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的体现。在中国,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事,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往往会来一句“这要在美国,算什么呀!”其实美国的社会阶层有着非常非常清楚的分界线,主流社会概念清晰。主流社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力强大。美国的生活方式,绝不罔顾法律,为所欲为。

误导之三是美国的自由,特别是新闻自由。美国新闻看似自由,但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大原则下进行的。那就是美国新闻界强烈的一致意识: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国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和美国不一样的就是错误的,不照美国规矩行事的都是邪恶的。这一点从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

误导之四是美国的公平公正。一些人以为美国政府的运行和管理是透明、高效的,社会是公平公正的。一提到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就痛心疾首,哀叹不如。他们忽视了美国各阶层的社会差异和种族歧视、枪击案等严重问题。他们同样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中国在民主和法治建设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的公平公正正沿着法制的轨道不断前进,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

其实有些误导,只要我们冷静思考,是不难化解的。但是我们有一些人,偏偏愿意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而不愿意做一点研究。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特别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激发的可能一种是迎头赶上、奋发图强的斗志,也可能是一种己不如人的自卑!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才不会被蒙蔽了眼睛,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从对毕克拉母亲波林的心理分析看“韩流”为何如此强劲

毕克拉的母亲波林和丈夫却利结婚后,离开了她熟悉的黑人社会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丈夫又整天不在家。她孤独、失落、痛苦。最后她在白人雇主家里找到了满足。那里的厨房窗明几净,主人的小女儿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她服侍她、爱她。她的生活价值就体现在为这个白人家庭的服务之中。回到自己的家,只有酗酒的丈夫和夫妻间的争吵打架。对自己“丑陋”的女儿,她丝毫也不关心。

就像多年来国人疯狂迷恋韩剧,看韩剧每每废寝忘食,喜怒哀乐陶醉其中。对于国产剧大多嗤之以鼻。但是“韩迷”们请想想,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又了解多少?熟不知,韩国文化发源于中国,并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论文字、饮食、风俗、服饰等到处都有华夏民族的影子,就连他们的国旗八卦旗也来源于中国文化。当今所谓韩流,只不过是一种泡沫文化而已,就像当年的日本流行文化今天在中国没有市场一样。

熟悉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的!中华文明对亚洲和东南亚的影响,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有句古语:知耻而后勇,有容乃大。历史上强盛的中国容纳、同化了历史上的很多民族,使中国成为一个多元的各民族共存的国家。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走出去看看,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政府,今天的中国人民,正在走上一条富强、有尊严的康庄大道。虽然这条道路不平坦,虽然我们有很多不足,但相比30多年前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自尊自爱和奋发图强。今天的中国,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正在奋起直追,我们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

三、结束语

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只有保持自己的传统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最蓝的眼睛》中发生在黑人家庭中的悲剧说明,在美国主宰一切的中产阶级白人的传统价值观能在不少黑人心目中造成自己民族价值观的混乱甚至颠倒。在人性异化的社会中,黑人要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惟有坚守自己的传统。在我国亦是如此,在各种外来文化侵袭的今天,我们只有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才能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抵御各种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和影响,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 Jan Furman.Toni Morrisons Fiction [M].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6.

[2]李公昭.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家湘.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最蓝的眼睛中国文化
叙事伦理视阈下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解读象征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运用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创伤理论角度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创伤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