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演化探析

2018-09-25王思梦邵云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互联网

王思梦 邵云飞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根植于学习理论的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接着对研究性学习的早期思想和现代理论进行归纳,通过分析理论演化过程,强调学生自发、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凝练出”互联网+”的研究性学习是互联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为研究性学习的实现创造条件,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理论演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45-03

一、引言

学习理论是以研究的性质、过程、动机、方法和策略为重点的探索人类学习的本质和形成机理的心理学理论,总结了获取持久的行为经验和变化经验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学习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根植于学习理论的发展,而学习理论本身又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其主要有三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一词虽然是近几十年出现的,但是其主要思想却在中外教育理论和思想史中早就可以窥见。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启蒙思想。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的演化分析具有必要性。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引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后,第一部分概述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早期思想,第三部分阐述研究性学习的现代理论,第四部分简要说明“互联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与启示。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其中哲学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教育学基础主要是教育主体论和终生教育论的相关理论,而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论、自我激励论,尤其是自我认识论中的构建主义理论是研究性学习在个体分析层面重要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基础。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终生教育论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两个维度,对研究性学习具有借鉴作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焦点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教育朝现代化升级,教师力求通过营造集融洽、自由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启示与指导,激发内在学习需求,有目标、有规划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在培育学生主体性思维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与此同时,终生教育论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传统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型升级的敲门砖,个体掌握这种柔性、灵活性的敲门砖则十分必要。现代教育注重未来的教育机制应体现家庭与学校、社会及个人的统一协调。终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期望创立全民学习的社会,为大众学习创造条件,重点关注培育和提升人生价值。研究性学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得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方法的掌握,是一种适应学习社会的学习方式。教育不单单是要为培育当下的人才,更要培养未来祖国的栋梁。所以现在学校制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又推动着社会前进。我国的教学方式也正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革,朝多元性、综合性的研究性教学与学习区别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书本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提倡客观看待学科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大与社会课程的融合与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面向未来的终生学习的能力。

2.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基础作用。相比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通过已有经验、心理架构和信念塑造自身独特思维精神世界。建构主义总结学习过程含有四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建构主义理论本质上是通过在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地构建知识体系,是根据已有经验来筛选和过滤外在信息,搭建新旧知识的连接桥梁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这要求学生具备主动搜索信息、准确分析与判断、验证假设、思考联系问题的能力。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的主体,教师在该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能力,做学生的辅助者、引导者。

三、研究性学习的早期思想

纵观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几位著名教育家皆以不同的知识传授方式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内涵。孔子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开创私人讲学,凭借其独到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成为中国教育的典范。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学习、思考、行动三步骤的紧密结合,它们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的。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类比,创新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朱熹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影响深远。朱熹的教育理念中认为“小学教之以事,大学穷之其理”,意思是教师针对学生小学阶段主要是教学生“学其事”,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会学习基本知识;在大学阶段注重“学理”,探究事物的源头,主张自主学习,进行思想交流。这正符合研究性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随后,朱熹的学生总结其训导归纳出了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循序渐进要求学生读书中坚持稳扎稳打而非囫囵吞枣;熟读精思对学生在学习中勤思考和勤领悟提出了要求;虚心涵泳要求学生客观看待事物,对知识反复思考,深度理解;切己体察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要见之于实践,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就是说读书要有急迫感,要有逆水行舟不進则退的意识;居敬持志说的是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论,虽然其中在现在看来有不妥之处,但是大体上其精髓还是与我们现在的研究性学习相吻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经典的“产婆术”问答教学方法。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通过反复探讨、辩论的方式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属于间接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苏格拉底的教学主张自由,且追随论点自由。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进行教育工作长达40年之久。柏拉图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功用性与尊重个体人文性的结合,与现代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相一致。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自由人要形成理性思考,形成对永恒真理的思考。因此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强调在问答中找出矛盾,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类比。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式区别于柏拉图,主张结合训练与研究的方法进行教育。他认为培养良好的、融洽的成员不仅要对基本哲学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还要进行包括自然现象方面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直接的实验。

四、研究性學习的现代理论

1.杜威的研究性学习思想。杜威认为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是人的经验改造和生长,经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人通过反思自己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取经验的生成和生长。他主张运用经验法确立经验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贯性,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而非分割的看待。在其心中“学习=问题解决=探究”,而探究才是社会进步的契机。所以杜威主张学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发展,提倡从做中学。对此杜威提出了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给学生充足的资料,发现真实问题;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辩证性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杜威的教学方法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真正具有了现代性格。

2.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克伯屈与杜威的教育理念具有相似处,他强调教育源自于生活中通过实践对经验的改造与积累。他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作用,认为当时的美国教育低效,强迫学生去进行学习而忽视了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在克伯屈看来“设计教学”的含义就是“把设计理解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给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也就是说设计教学法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意愿,从而发展其创造力。在设计教学法中,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筛选、方案拟定与评价等,教师在其中仅充当引导者和建议者角色,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权利。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布鲁纳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杜威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学习”教育思想理论。布鲁纳主张“发现不仅仅是对未知的探索行为,它也包含运用头脑思考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因此在布鲁纳看来,发现产生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家和学生的研究发现具有相通性,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运用智力功能识别价值。所以布鲁纳主张发现法也就是“模拟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系统性、有逻辑地探索事物。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包含三大主要特征:第一,强调内在动机,为迁移和记忆保持提供帮助,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二,强调基本结构的学习,发现法的实施以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为前提,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强调直觉思维,有助于学生思维实现跳跃式、快捷式发展。科学发现活动提出的假设主要依靠直觉思维,强调在发现学习中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同等重要。

4.施瓦布的探究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施瓦布产生巨大影响,参与过“学科结构”运功,被看作结构主义代言人。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情境中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发扬怀疑精神提出问题和设想;随后展开调查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讨论与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激发情趣,提高探究能力,收获知识。该理论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承的纽带,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知识与掌握知识的方法同等重要,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显示出来,呈现出探究的变化性和创造性。

五、“互联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教育是以坚持育人为核心基础,秉持资源共享的理念,借助互联网强大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带有“互联网+”特色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通过MOOC课程、微视频教学、知能课程教学等方式,借助虚拟云学习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学生交互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开放教育理念具备远程教学、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极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六、结论与启示

从我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朱熹的“朱子读书法”,从西方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现在日益完善的构建学习理论,在这其中贯穿所有教育家的主线就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互联网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互联网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基于互联网形成的全球性知识库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真实性等特征,为研究性学习的实现创造条件,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娅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赵力燕.学习理论研究的三种主要取向[J].技术与市场,2010,17(10):68-68.

[3]黄友雄,刘小军.学习理论流派之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

[4]王越.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84-85.

[5]郭凤.浅析中职德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55-256.

[6]应飚,吕春凤.论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0-91.

[7]孙山.关于新时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07,(18):123-125.

[8]黎婉勤,曾熙.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9-12.

[9]陈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8):47-48.

[10]朱芸莹.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30-31.

[11]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2]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

[13]朱淑华.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教师的角色定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1,30(4):117-119.

[14]李艳.浅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8):11-13.

[15]陈浩.“互联网+教育”内涵及其与传统教育融合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8-13.

[16]佚名.《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亮点及趋势解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86-86.

[17]黄昌勤,王希哲,张冬冬,等.学习云空间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8):21-28.

[18]颜士刚,李赛男.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知能课程教改实践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5,(1):100-112.

[19]潘俊,张丽丽.基于互联网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4,(7S):46-48.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互联网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