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2018-09-23缪徐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源于教师内心的、可持续的,是生命主体的实践审美过程。当前,影响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精神的缺失、提升形式的单一、发展方向的迷惘,等等。只有破除相关的影响因素,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和速度过慢的现状才会得以扭转。

关键词: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A-0025-03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由专业新手成长为骨干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从发展的速度看,一名专业新手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才能成长为成熟型或者专家型教师。从发展的理念看,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即在任何阶段,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良性发展。从发展的生命本质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生命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生命主体的实践审美过程[1]。当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价值取向的偏离

就教师的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比“自己要发展”来得更有动力。然而,目前一线教师中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占比总体而言还是偏低的。以某校中层干部的补选为例。增补的岗位为10个,报名竞聘的人却多达30人,其中工龄不满3年的超过一半(因为有年龄限制,报名竞聘的是清一色的年轻教师),好多人没送过毕业班,也没做过班主任。与中层竞聘这头的“热”相对应的是论文竞赛那头的“冷”,学校教科研部门转发了上级论文竞赛的通知,积极响应者寥寥无几。这一现象从侧面暴露了一个学校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评价用人的原因。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有两点原因。一是他们受到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辈子做一名普通老师,没劲也没面子,有了中层岗位,将来可以进一步向校级领导迈进。二是他们觉得,竞聘中层领导要比自己的专业发展来得容易。当领导是发展,搞业务也是发展,何必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呢?

从评价用人的角度看,“评”和“用”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先说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形式单一,要么以分数说话,要么以民意测评说话,这样,拼命扒分和人际交往也就成了教师生活的首要选择。再说用人,在学校中层干部甚至校级班子的聘用过程中,专业发展水准没有占到应有的权重,这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教师专业发展可有可无。“教而优则仕”固然不对,但没做过班主任或团队工作的老师去做政教处主任,没有做过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老师去做教导主任,不会做教育研究、没发过一篇文章的老师去做教科室主任,这对热衷于专业发展的老师来说,或多或少是个打击。其实,基层学校中校级领導和中层人员专业发展水准偏低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即使是知名学校,也存在这一现象。

要改变教师的价值取向,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明白有志于学校管理没有错,但首先得发展好自己的业务,有专业发展底气的管理者更容易让老师信服,也更容易做好管理工作。对于各级领导而言,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纳为用人标准,大力宣传专业发展水平高的优秀教师的事迹,提高他们的待遇,在教师群体中树立“一线教师以专业发展为荣”的观念。

二、坚持精神的缺乏

有些老师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激情,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看不到成功或遭遇挫折时,他们就会觉得专业发展太慢、太难,从而选择放弃。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朱永新教授16年前曾在“新教育在线”上发过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帖子:为激励客户成功,决定开办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保期10年;投保条件,投保者必须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10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者10年内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声明,本公司只求客户成功,不以赢利为目的,所有利润全部捐赠希望工程。说开公司只是个笑谈,其真正用意是勉励教师:学会坚持,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朱教授在一篇谈“坚持”的文章中说,95%以上的教师难以按照他的要求坚持做下去,能坚持的都成功了,所以,他的“保险公司”还没有“理赔”过。

笔者是“苏州高新区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的领衔人。在带领8位成员进行教学业务研修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养成写生活随笔的好习惯。我们的约定是:领衔人每月在报刊公开发表一篇随笔,成员每月在工作室网页上传一篇随笔。结果,领衔人连续50多个月有作品发表,而8位成员,第一年尚能坚持,第二年就陆续开始掉队,到了第三年,8名成员基本上都成了随笔写作的“老赖”了。

与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每日写千字文的要求相比,笔者提出的随笔写作要求低了很多,但所带的8位优秀青年教师仍然不能坚持。可见,要写好“坚持”这篇文章是多么不容易。一线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比如健身、书法、阅读、写作等,不间断地做下去,然后再把这种坚持的精神“移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上来,以消除专业发展“三分钟热度”的现象。

三、提升形式的单一

一提到教师专业发展,大家往往会想到培训,而且是形式单一的培训——听专家讲座。不能排除专家引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但专家引领要和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相结合,作用才会放大。2015年工作室成员夏老师参加全国数字化实验设计大赛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自我反思。夏老师利用国庆长假时间阅读了近年来有影响的几种化学教学期刊上实验改进的文章,利用从中获得的一些创新灵感,设计了三个数字化实验,并进行了首次试做。

其次,同伴互助。工作室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对夏老师设计的三个实验从科学性、创新性、独特性以及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契合性等几个角度进行评议,最终选定“利用紫甘蓝汁和ph传感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作为参赛实验。工作室成员徐老师还从自己的资料库中选择了一个类似的国外教学视频供夏老师参考。

最后,专家引领。变色是这个实验的亮点,可是,在实验的反复打磨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实验中有时能变出五六种颜色且呈现出的颜色很美丽,有时只能变出两三种颜色且呈现的颜色较灰暗,变色的多少以及所变颜色的美观程度不确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夏老师搞不明白,工作室的成员也找不到原因。这时,有人想到了市教科院的教研员毛老师。毛老师是省化学特级教师,在化学实验的创新改进方面很有研究。我们将他请来给参赛实验“会诊”,原因很快就找到了:原来,夏老师前面所做的实验全是定性实验,要消除实验中現象的不确定性,必须改定性为定量,也就是对紫甘蓝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做一定的限定。带着专家的指导意见,夏老师又进行了反复实验(进入新一轮的自我反思),终于锁定了两种试液的最佳浓度配比。最终,该实验荣获2015年全国数字化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与参赛实验相关的论文也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学》上。

夏老师的成功告诉我们,提升一线教师专业发展水准,不能只走听讲座这一“羊肠小道”,而应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合一甚至多合一的“康庄大道”。其中,自我反思是重中之重。

四、发展方向的迷惘

在省内外做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听到一些骨干教师抱怨: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也时常会听到一些骨干教师说,自己的发展短板是不会写,以后将集中精力专攻写作。可以说,前一部分老师是对发展方向心存迷惘,后一部分教师是对发展路径本末倒置。笔者以为,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路径)应该是:发现问题(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做成课题加以研究更好)—梳理归纳(将自己的研究所得归纳整理成文向报刊投递)—提升成果(将发表的成果提炼打包后申报教学成果奖)。

在省、市“送培”以及工作室组织开展的研修活动中,笔者发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教学环节不合理、教学进程不流畅、教学内容零散、师生活动无序等等。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一线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着眼于若干个零散的点(知识点、探究点、能力点等),对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不透,对环节之间的转承对接琢磨不够,由此引发了教学主线的缺失或不明。于是,工作室申报了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化学主线引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借助课题的开题,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主线的内涵:教学主线是统筹教学活动的线索,作用于学生知识、方法、情意的习得与体验,具有提纲挈领、引领认知、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等多重作用。

利用领衔人以及工作室成员开设示范课、研究课的机会,课题组不断摸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伴随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氯化钠专题复习”“金属的锈蚀与防护”“给力注射器”“碱和盐溶解性的追踪研究”等公开课在国家级、省级培训等大型活动中的展示,我们逐步摸索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的一些路径,相关的研究文章也陆续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主流期刊发表。

经过为期两年的专题研究,课题组探索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线创设的主要路径[2]:用系列实验活动创设教学主线,用经典影视片段创设教学主线,用日常生活用品创设教学主线,用知识逻辑关系创设教学主线,用学科思想方法创设教学主线,用常见化学仪器创设教学主线,用拓展性小实验创设教学主线等。经过打包、提炼、申报,该研究成果荣获苏州市2016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2017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由此可见,在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写作而写作的做法不可取。只有扎根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研究问题,将阅读、借鉴、思考和写作融合于“问题”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才不会成为无水之源。

参考文献:

[1]唐松林,李吟霁.走进人文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16(2):20-26.

[2]缪徐.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J].化学教学,2014(10):27-30.

责任编辑:丁伟红

Four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ont-Lin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iao Xu

(Suzhou Hi-Tech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Suzhou 215011, China)

Abstrac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ctive and sustainable for teachers, and it is also an aesthetic process of teachers practice. Cur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ont-lin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deviation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lack of the spirit of perseverance, single way of promotion and obsc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etc. Only by discarding these factors can we break the predicament of the front-lin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front-lin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alue orientation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专业发展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